當年,我以683的高分成績被985錄取,也許是因為自己從小優秀,因此,我決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平庸,但整個小學階段,孩子依舊成績平平,讓我很有挫敗感。孩子小學畢業,雖然很幸運地派位到了市重點中學,但我還是替她的未來擔憂。整個暑假,我都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育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看似完美的教育,卻培養出了一個“學渣”孩子對比我和孩子的小學經歷,我似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先談談小時候的我,由於我的父母文化都不是很高,因此在學習中,他們都幫不了我,在學習中遇到任何問題,我都只能靠自己解決,反而造就了我主動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而對於女兒的教育,我可謂“面面俱到”:
過於追求完美,我對女兒的要求很高,字跡必須整潔漂亮,我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一個字寫得不好,最高紀錄是讓女兒重寫了7次,我無視女兒的哭哭啼啼,本子擦爛了,就換頁,直到我滿意。
陪寫過程愛干預:因為我的工作穩定,因此整個小學階段,我都有時間陪寫。雖然我能忍住自己不發火,但我總是愛干預女兒。看見她做錯了,我會立馬去糾正她。看見她不會的題,會忍不住去提醒她。
作息太規律:每天都逼著女兒晨讀、夜讀,週末也要按照平時的時間作息。女兒雖然不用上輔導班,但是在家裡該練的題不會少。
整個小學6年,加上還要上特長班,我累了,我女兒也很累。我不止一次在老公面前抱怨,為什麼當初我這麼自覺,女兒卻非要我看著才去學呢?為什麼當初我的父母根本就不怎麼管我的學習,我成績還這麼好,而現在我管得這麼到位,女兒的成績反而不行呢?
適度放手,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現在學校都要求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現在想想,學校的目的是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不缺位。但往往有些父母就理解成了要幫助孩子成長,因此在孩子生活和學習中,只要自己能夠做的,都採取包辦的方式,反而滋長了孩子的惰性。
後來,老公一句話點醒我,有個學霸媽媽,相信女兒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即使再差也不會更差,何不嘗試一下當初你父母管你的方式,去對待女兒呢?
肯定加鼓勵:那時候我經常拿第一,因此我的父母只需要肯定和鼓勵我的成果。雖然我的女兒拿不了第一, 不過我開始學會肯定她做對的題,淡化對錯題的關注。作為父母不要認為你的孩子沒考到前幾名就不值得肯定,那些做對了的題,也是他努力的成果,要及時肯定和鼓勵他。
不要施加壓力:後來,我不再對女兒說,你下次要考多少分,要考多少名,這個成績才有希望考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我只對她說,你現在已經是初中的孩子了,應該懂事了,很多事情,媽媽幫不了你了,除非我能替你參加中高考,因此,你的命運全由你的想法決定。
變強制為引導:以前我總是強制孩子坐在書桌前學習。後來,我告訴女兒,在家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想學習的時間段來學習,但我不希望看到你整天都在玩。當然如果你能跟我分享你今天做了什麼,我會更開心。
現在女兒初三了,在經過初一的戰術改變之後,女兒的成績穩定上升。她的確是不需要我了。
寫在最後:
網路上有一段廣為流傳的陪寫話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可見,每個陪寫背後,都有一個操碎心的媽媽。然而學習這事兒,最終還是得到孩子自己努力來實現。
從我和我女兒的可以看出:教育是公平的,學霸的子女不一定就是學霸,孩子的成績不會由基因決定。教育也是不公平的,家庭教育不同,培養出的孩子也不同。
在家庭教育中,我還是信奉“因材施教”,充斥在我們周圍的教育理念太多了,因此最忌諱照本宣科,還是得根據自身孩子的情況,綜合出適合的教育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