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我個人的體會是:
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在學期初的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除了極個別自制力非常強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專心學習的,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過度的關心孩子的情況,不要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當然,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不能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從整體去把控孩子,外鬆內緊。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定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會精力充沛。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那麼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
三、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孩子學會學習的能力比教他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四、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佈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教師交待的事情和教師佈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得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五、從小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做作業時,儘量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靜心的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督促孩子在空餘的時間裡做自我檢查;例如數學,要求孩子看一看計算是否準確,單位換算有沒有錯誤,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對不對,訓練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看了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啟迪和感想。
六、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習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習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每一位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很多時候孩子成績不好也並不都是他自身的原因,家長切記不能操之過急、揠苗助長。同時,也建議各位家長不要用一個模板來套所有的孩子,不要用一個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用藝術的語言來提醒孩子。
讓孩子養成學會傾聽的習慣、善於思考的習慣、敢於提問的習慣、與人合作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自主讀書的習慣、自評互評的習慣、蒐集資料的習慣、動手操作的習慣、遵守時間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對於孩子的學習都是十分有幫助的。
而根據孩子的差異,家長也需要不斷摸索最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平時就要培養孩子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的習慣,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適合激勵、有的適合嚴格要求,不管什麼方式,都要長期堅持、持續下去才有力量。
只有適合你孩子的學習方法與習慣,才能讓你的孩子有足夠的發揮空間,才能在一個快樂、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