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本篇作者 | 涵香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今日導讀

在當今社會,為什麼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有太多太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價值觀強行附加給孩子,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把孩子文化課的學習,當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對孩子一味地推拉、打壓、逼迫,讓學習成為了家長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繼而引發孩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身為鬱金香陪伴者的涵香老師,在最近接到了非常多有相同遭遇孩子的求助, 因為抑鬱症和空心病,這些孩子活得無意義感。

涵香老師記錄了自己陪伴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故事和自己的感觸。

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是本自具足的,都是天生的藝術品,勇敢活出自己應該有的樣子,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哪怕平凡、不完美,也允許自己的存在,就是一種奇蹟。

“難道不是特別的就不行嗎?我不那麼認為哦。至少這個孩子,不用變得很偉大也可以。即使不比別人優秀也可以,因為你看他,那麼可愛,所以這個孩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他已經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了啊!”

這是昨天我在陪伴一個女孩時,她發給我的圖片。

原因是我在跟她講:我們不需要用學習來證明自己,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是本自具足的,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藝術品,不要自慚形穢,不要覺得自己病了沒上學是“沒出息”。

當我正在講的時候,她突然打斷了我,告訴我她剛剛看過的動漫片裡有跟我類似的話,也是讓她感覺到非常震撼的話,她馬上找到並且給我念了起來,我聽到後,感覺說得特別好,希望她在陪伴結束後把這段話發給我。

沒想到,後來,她把動漫截圖了,我就收到了這樣的幾個圖片。

是的,我知道,我是在做夢,而且是白日夢。

孩子不需要特別,只需要活出自己

太多太多的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太多太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功成名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太多太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出人頭地;太多太多的家長,把孩子文化課的學習,當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有的孩子可能是一顆草莓,我們卻非要他變成大樹;有的孩子可能是陸地上奔跑的馬兒,我們卻偏要他做海里的魚。

如果我們能夠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們可以做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支援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如果我們的藝術班收費不要那麼高,讓孩子們可以追自己的夢,那麼我相信,在我們的身邊,會多一些作家,歌唱家,畫家,舞蹈家,科學家………

這樣的世界,真的會像美麗的花園一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爭奇鬥豔。我們不需要特別,只需要活出自己來。

記得,有一位媽媽曾經求助過我,她說她的女兒不想待在學校裡學習了,對於大學畢業,沒有興趣,也沒有把握,因為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這個女孩特別喜歡網路寫作,而且,已經跟文學平臺簽約,每個月可以掙到10000多元。

我說:“多好啊!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吧?我們上學是為了什麼呢?不也是為了有一種更好的生活?擁有更高質量的生命?作家、自由職業者,也是一種職業啊!”

沒想到,媽媽的話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麼,你說,等將來她要嫁人的時候,都沒法說啊!人家問她是做什麼的?怎麼說呢?誰要?”

“哈哈哈”,我笑了,“如果將來,我的兒子能夠找到這樣的一個女孩,我肯定願意,喜歡!多好啊,不用打工,不用出門,就可以養活自己!難道,非得有大學畢業證、有傳統的工作才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難道不是嗎?”

最近,我看到曾奇峰的一篇文章《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裡面有一段話,說明了父母過分強調學習背後的深層心理動機:父母壓抑的東西,會讓孩子代替自己表達。

如果父母當年學習的目的,只不過是要超越自己所處的有些屈辱的社會階層,而這種屈辱感不被覺察的話,那他也會讓孩子的努力學習的過程,充滿屈辱的味道。孩子反抗,就會變成厭學。潛意識裡形成了這樣的公式:學習等於屈辱,要孩子爭氣,那是直接在傳遞屈辱感了。

是自己的感受重要?還是孩子本人的感受重要?

最近,求助的孩子多起來了。

說心裡話,看到他們,我很難受。本來很美麗的年輕的臉蛋,卻因為抑鬱症一臉的憂鬱;本來青春年少的男孩,卻因為疾病只能宅在家裡,因為睡不著而恐慌自責;本來應該談婚論嫁的女孩,卻因為疾病和原生家庭的創傷,害怕異性,害怕進入婚姻。

其中,有幾個孩子生病的誘因,是因為在上大學時,選擇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而是父母喜歡的專業。

父母覺得那些藝術愛好不能當飯吃、不穩定,不如上班進入事業單位牢靠,因此讓孩子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因為不喜歡,因為一直以來都不能做自己,所以,孩子在大學裡出現了心理問題,最後,無法正常學習,只能休學或者退學。

為什麼孩子上了大學後反而容易發病?

我告訴很多爸爸媽媽,其實,很多孩子的抑鬱症在初中高中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因為在初期階段,自己不知道咋回事,家長更不當回事,加上有中考高考的壓力(壓力同時也是動力),所以問題沒有顯現。

而一旦考上大學,實現了爸爸媽媽的目標,自己卻一下子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方向,加上進入大學,離爸爸媽媽越來越遠,各種各樣的不適應。因此,長期積壓的心理問題就爆發了。

似乎,考上大學,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爸爸媽媽的事,這是很大一部分有心理問題孩子的共同表現。

正如濰坊的心理學專家圖南老師的心理諮詢師督導課講的,“希望你們花重金培養進入清華北大的孩子,不要等到後來跑到我這裡來,花錢做諮詢。”

話雖然有點讓人不太舒服,卻是一個心理學專家的由衷之言,是他在接觸了很多清華北大的抑鬱症孩子後,發出的呼喊:抑鬱症和空心病,已經讓孩子們活得充滿無意義感。

是的,不要覺得考上大學就可以幸福快樂;不要覺得清華北大就是天堂,而考上名校就能成為國之棟樑;不要覺得我們安排好的路就一帆風順一勞永逸。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不能做自己。

由此可見,父母的價值觀有多重要?到底是自己的感受重要?還是孩子本人的感受重要?到底是生命健康重要,還是名譽地位重要?到底是孩子的幸福快樂重要,還是自己的臉面更重要?

很多爸爸媽媽都沒有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很多孩子對於“”我為什麼活著?活著有什麼意思?”這一問題的迷茫,根源就來自於父母自己對人生價值觀的理解,都是模糊的。

活出自己該有的樣子

我曾經這樣回答過一個孩子同樣的問題:“人生本來無意義,就是一個過程而已。如果非要給人生加一個定義,那就需要你自己去創造、去尋找,你創造出什麼樣的人生,就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會告訴孩子們:人生,無處不課堂。不是隻有在圍牆裡的學習才是學習,我們正在談、正在做的事也是一種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在讀的是一本無字天書,需要用心的眼睛去看到,去領悟。

如果你透過學習心理學,透過自己吃藥和造藥康復了,未來,在你的人生裡,不管你是進入學校,還是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教育孩子,它都可以幫到你,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充電、蓄積能量,只待有一天反彈出谷底!

是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受的苦。

反過來說,他們也是幸運的。在當今社會,有人問,有人教,有人陪伴,只要自己想要,只要自己不放棄,給自己時間成長,脫胎換骨,直到最後康復,都是可以實現的。

只是當下,我們能量比較低的情況下,在感覺還有些暗無天日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接受這樣的自己,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不要一直內耗下去,儲存實力,同時,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是療愈的開始。

允許人生可以不完美,允許自己可以平凡,允許自己可以不夠好,這是對抑鬱症群體來說,很重要的一門功課,也是一種能力。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奇蹟了,難道不是嗎?

不必人人都成為振臂一呼的英雄,每個人都只能成為他自己,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樣子,而不是成為別人的樣子。

因為,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7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要不要逼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