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同的眼神反映著不同的心理狀態,在交流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在教學中,目光也可以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不同的目光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

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註定要成為學生目光的聚集點。站在黑板前,師生互致問好時,教師以怎樣的目光回視學生,往往決定著整堂課的氛圍與基調。如果教師的目光熱情、堅定、關注,那麼傳遞給學生的就是親切、關懷、鼓勵。如果教師的目光漠然、散漫、隨意,那麼傳遞給學生的就是傲慢、冷漠、輕視。在這樣兩種氛圍中上課,學習的效果怎樣,那是可想而知的。

優秀教師,總是在上課伊始首先透過目光和學生友好交流。常見的場景是:精神抖擻地站在學生面前,關注的目光掃視全班;此時,做好上課準備的學生直視教師,沒準備好的學生在教師的目光下趕緊收拾停當,也把目光指向教師;接下來,一句“同學們好”!開始了新的一課。

也有這樣的教師:上課伊始,站在學生面前,要麼目光散亂,什麼都不看;要麼低下頭,翻課本找教案;教師的目光沒有指向學生,至於學生是坐著還是站著,準備好還是沒準備好,根本無所謂。沒有教師的目光注視,學生的目光當然也散亂。接下來,在稀里嘩啦中開始了新的一課。

教學過程中,教師目光的區別也就更大了,有這樣幾種型別的目光必須引起注意並加以改正。

第一,不看學生的目光。有的教師站在講臺上,目光關注點就在課本教案與黑板,唯獨沒有學生。不看教案,怕說錯了;不看黑板,怕寫錯。就是不怕不看學生,學生不聽不學,剛上崗的教師表現尤為突出。當然,也有的教師養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不看教案黑板了,看什麼呢?看屋頂看牆角,邊看邊講,自我陶醉,就是不看學生。這樣沒有教師目光的課堂,何談以生為本?根本眼中就無人嘛。學生學與不學,學多與學少,教師憑什麼去把握,更不要說根據學情去調整教學了。

第二,只看少數學生的目光。教師的目光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論在前排,還是在角落。可不少的老師對眾多的學生往往是視而不見,只把目光集中到少數幾個優秀學生身上,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有些課堂上頻繁回答問題的往往就是那幾個學生。這樣,大多數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忽視,長此以往,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就會喪失。所以,教師必須把目光注視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後排和邊角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時刻感受到教師注視的目光,這是讓學生高效學習必須的。

第三,不滿意甚至責怪的目光。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不會總是讓教師滿意,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問題回答錯誤達不到要求時,教師容易生氣上火,這就首先表現在目光上,不滿意甚至責怪。這對學生自信心、上進心打擊很大,進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當學生回答錯誤不合要求時,更需要教師鼓勵支援的目光。

第四,厭惡漠視的目光。課堂中總有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竊竊私語的學生,對這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用關注的目光提醒,但絕不是厭惡漠視甚至仇視的目光,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與自暴自棄。正確的目光應該是凝視幾秒,與學生的目光對視後即移開,這樣既能提醒學生注意,又保護其自尊心。

教師的目光就是課堂的眼睛。教師不能在課堂上正確使用目光,就會使整個課堂降低效能少了亮光;因為目光也是提高教學效能的重要輔助手段。

1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們“不自律”的原因,這樣做是“關鍵”,家長們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