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近年來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認知的不斷提升,不少家長更願意為孩子選報各種樂器類興趣班,為孩子開創多樣化的人生軌跡。關於孩子到底有沒有必要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音樂一直是眾說紛紜。

不少家長認為,如果孩子走專業化道路,那麼就很有必要學習音樂。反之,則不需要,畢竟在他們認為學習音樂的過程很辛苦。其實不然,音樂對一個人的影響並非是狹隘的,它對於孩子各方面發展都有一定的幫助。

在一檔知名的《對話》欄目中,國際幾位著名的音樂學院的院長就“你是否願意讓自己子女從事音樂的職業”這一問題,曾展開過討論。

欄目中,美國芝加哥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安妮·羅伯森曾表示,她有兩個女兒,其中她的大女兒是一名科學家,且擁有出色的雙簧管演奏能力。作為非專業人員,她的大女兒並沒有因為學業繁忙而放棄對雙簧管的學習,即便是在她的大學和研究生階段,也沒有放棄雙簧管的念頭。

為此,安妮·羅伯森坦言,“從大女兒身上,我看到的是學音樂給她帶來很多好處,讓她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更有創造力,她看問題的方式非常新穎有趣,我覺得這種能力是音樂帶給她的,所以我相信,孩子從小學習音樂是有好處的,對於心智、聽力的開發都有幫助,而且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有這樣的說法,我認為是對的,從小學音樂的孩子數學學得更好之類的,即使不看這些,孩子也可以從音樂中學會如何表達情感。”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不走專業路的孩子也可以學習音樂,因為音樂的魅力不僅能為孩子帶來藝術本身的財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表示,“美育教育是永恆不變的,不是說學藝術才能豐富人生,只能說不學藝術的人生肯定不豐富,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應該是尊重在先,其次引導。”

正如王黎光院長所言,對於孩子是否開啟音樂之路,家長應該以尊重孩子意願為基礎,並通過科學的方法加以指導,為孩子開啟一扇音樂之窗。由此可見,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第一位的。

同樣,英國伯明翰音樂學院院長朱利安·韋博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我覺得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學習音樂,必須基於興趣做這個選擇,需要非常熱愛它,才能從事它,非它不可的執念,這樣你才可能有機會。”

對於那些走專業路的孩子來說,提到“學習音樂”那就離不開努力和天賦。關於音樂神童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太多,比如,貝多芬4歲彈奏羽管鍵琴, 莫扎特5歲能夠獨立作曲。然而,關於這些音樂家傳奇人生的背後,除了他們天賦異稟的音樂感悟能力,還隱藏著他們不知疲倦的高強度的訓練時光。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臺前演奏,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演奏者在幕後非常努力。

培養孩子一門特長,除了孩子的天賦和努力之外,良好的學習環境也很有必要。從小在音樂氛圍比較濃厚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對於音樂的認知和發展有較好的啟蒙意義。尤其出生音樂世家的孩子更是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院長賈馬爾·羅西的大兒子是一名樂齡十年的搖滾樂隊成員,從小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長大的他,雖然沒有像父親一樣選擇古典音樂,但他還是從事了和音樂相關的事業,並在搖滾樂壇造詣頗高。在賈馬爾·羅西看來,學習音樂的經歷會讓他的孩子一生受益。

雖然不是每一個喜歡音樂的孩子都能出生於音樂世家,對於那些沒有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孩子而言,如果孩子對音樂有足夠的興趣和潛質,那麼家長可以適度的為孩子制定音樂學習規劃,如考慮讓孩子從小接受西方古典音樂,在家庭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送孩子去國外知名音樂學院學習,讓孩子儘早的接受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等知識。那麼,關於國際頂尖的音樂學府,它們又有哪些呢?

最近由CEOWORLD釋出的2019年世界最佳音樂學院的前五名分別是,第一名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美國的第二名伯克利音樂學院,第三名美國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第四名俄羅斯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第五名是奧地利的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以上國外知名音樂學府,家長可結合自身家庭條件以及孩子的興趣程度加以甄別選擇。

沃爾芬森曾說,音樂是一種“隱藏的語言”。確實如此,這種語言可以讓人跨越地域感受別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學習音樂不一定能讓你腰纏萬貫,但它不妨礙你變得更優秀。音樂本身的內涵會為你帶來多方位的思考角度,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開啟別人家孩子的“學習祕籍”:我發現,原來他們真的很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