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年啊,說過去就過去了,你家孩子的作業寫了多少了?
今天去姑姑家,表弟吃完飯催孩子去做作業,孩子磨蹭半天,玩兒得比寫的時間多多了,表弟沒忍住吵了孩子。
按說大過年的,不應該吵孩子,表弟也說,他不想大過年的吵孩子,他已經忍了好幾天了,現在年但快過完了,沒幾天就要開學了,作業卻差了一大堆,作為父母,面對一個不想做作業的孩子,發火是控制不住的。
前兩天看手機,刷到一個媽媽身上掛著饅頭、尿桶、桶裝水,分別貼著標籤治餓、治憋、治渴,就站在寫作業的女兒旁邊,面無表情的看著孩子寫作業,看看孩子還找什麼藉口來逃避學習。
好多父母對這一幕有共鳴,還補充到,我家孩子還牙疼、背疼、鼻子不通,反正是一到寫作業就頭疼腦熱狀況頻出,一說玩兒就精神十足百病全消……
確實,當孩子放假在家寫作業的時候,他們總是很難進入學習氛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無法專注,效率很低。
父母們就納了悶了,這方面孩子們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更加主動更加喜歡學習,也試過監督他陪著他,但就是不管用。
一、從感興趣的分類入手
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比如他平時閒暇時間喜歡做什麼?是模擬飛行員還是玩賽車,或者搭積木蓋樓房,或者玩洋娃娃。
比如喜歡交通工具類的,可以帶孩子閱讀交通工具的發展史,進而到工具帶來的便利,往返兩地的時間縮短了很多,使得旅遊業也起來了。接著又可以擴充套件到旅遊類的書籍,不僅能帶孩子瞭解不同地方的不同文化,還能順便了解國家地圖等等。
二、選好目標後,如何專注地完成目標?
01、首先要擺脫前面說的不太重要的80%,停止那些沒有最大價值的事情。
比如孩子在飯後總喜歡玩手機或者平板,每天玩1小時手機或平板的時間如果用來看書,算一下能額外收穫多少?
這裡不是不允許孩子有玩耍的時間,也是要讓孩子培養出先抓難的事情來做,把閱讀任務做好了,再獎勵他玩半小時。
02、很多時候,做其他事情比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更加有趣。而且我們總是會挑選容易的事情做而不是困難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的注意力被其他東西吸引過去時,本來要做的事情就被拖延了。
比如孩子拖延是因為玩手機平板帶來的樂趣比閱讀的樂趣要大,那有什麼辦法讓閱讀的樂趣大於或同等於手機平板的樂趣呢?
除了把手機平板沒收起來之外,還可以利用方便的網路找到可以學習的電子書或者學習的遊戲給孩子一起看一起玩,既不減弱孩子的興趣,還不耽誤學習一舉兩得。
三、外界的輔助力量,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01、教會孩子利用“第二自我”的概念,即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性格,在做不同的事情時會變成不同的角色扮演。
孩子也是這樣的,當他看書時,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他最喜歡的名人偶像,比如發明家愛迪生、數學家牛頓、航海家哥倫布、化學家居里夫人等等,根據孩子的喜好去鼓勵他進入角色,模仿扮演偶像愛學習愛思考的行為習慣。
02、利用語言與傾聽促進學習效果。對同一件事情經過重新架構就會變成一個新的故事,或者加深對事情的理解。
在孩子看了篇或者一個章節之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剛才看的內容轉述出來,家長此刻認真傾聽,並給予鼓勵和引導建議。
既增進了親子關係又促進了孩子的學習效果。
四、從小培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可以制定一個60天計劃,把60天作為實現目標或者大目標的某一部分也行。因為60天不長不短,長到你可以做很多事情,短到你也可以看到終點。
然後在這60天裡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比如一週和孩子一起讀完一本書,或者半本書。每天讀2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
然後觀察在讀書前後,以及讀書期間,孩子的專注力怎麼樣,有沒有把對讀書的興趣點找到。
如果沒有找到興趣點需要換書或者換成在電腦上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中途可以靈活調整學習計劃表,一直調整到比較合適孩子的學習方式為止。
從興趣點著手,接著培養出表格式的讀書習慣,即到點就想學,像生物鐘一樣,至少需要21天。期間家長需要持續出力幫助孩子保持新鮮感,比如語言與傾聽的互動,讓孩子透過講故事或者畫下來的方式轉述出來,也能夠促進習慣的養成。
以一個讓你和孩子感到輕鬆的姿態開始,一個接一個地實現目標,然後與他人分享你使用專注策略取得勝利的喜悅,回首望望將會感謝那個曾經努力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