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上週末,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串門。

孩子才七歲,生得乖乖巧巧,文靜懂事,只是有些內向,不愛說話。

朋友自詡育兒專家,說到教育孩子的時候,那是一肚子的經驗。

“這學期一開始,我就給她報了一個數學班,一個英語班,還有一個作文強化班。”

“前段時間,我又給她報了一個鋼琴課和美術課,不會點才藝,她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立足?”

“我這不也是為了她好麼,這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是不學這些,將來怎麼能成功?”

我聽了不置可否,轉頭看了孩子一眼。

我問她喜不喜歡那些補習班,那孩子暗暗抗拒,但在悄悄地看了她母親一眼後,又小心地點了點頭。

我忽然有些心疼她。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了每個家長的共識,他們將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企圖用補習班、才藝班來打通孩子的成功之路。

可是這樣真的管用嗎?

誠然,成績與才藝或許可以讓孩子在求學階段高人一籌,但將目光放長遠之後你會發現,這些遠遠不夠。

其實,一個孩子的將來會不會有出息,這三點才是更重要的。

好奇心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曾說過一句話:“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好奇心是一切的開始。

當孩子牙牙學語,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後,他會變成一個小話癆,頻繁地開始問“為什麼”。

為什麼天是藍的,草是綠的;為什麼夏天會打雷,冬天會結冰……

他們孜孜不倦地探究著這個世界,在他們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而充滿誘惑力的。

然而我們的教育,卻容易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標準答案,成績第一,這些教育觀從根本上抑制了孩子的探究欲,也限制了他們的好奇心。

眾所周知,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幼年成績並不好。

比起枯燥的課本,達爾文更喜歡自然,他收集貝殼,收集昆蟲,收集礦物標本。他熱衷於弄清楚每一株植物的名稱,熱衷於思索這些自然現象背後的機理。

但是這些好奇的天性,卻並不為他的家人們所理解,他的父親甚至批評他:“你對正經事從不專心,只知道打獵、玩狗、逮老鼠,這樣下去,你將來不僅要丟自己的臉,也要丟全家的臉。”

為了改變這個將會為家族蒙羞的兒子,達爾文的父親曾將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三年之後又將他送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

但是,達爾文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從未停止過。

他的好奇心驅使著他不斷探究、不斷突破,最終,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出版了《物種起源》。從某種意義上,他改變了一個時代的世界觀。

然而能做到如達爾文一般始終保持好奇心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學習的重負之下,再多的好奇心,也會被消磨得一乾二淨。

而懂事之後,我們便更專注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對其他一切漠然不見。

我們失去的僅僅是好奇心嗎?不,我們失去的,其實是創新的直覺、成功的發端。

有耐心

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深以為然。

前些日子,侄女所在的幼兒園裡佈置了一個手工作業——讓班裡同學自己動手,捏一個泥人。

侄女回家之後,就讓她爸媽買好了橡皮泥,她本來就擅長手工,不管捏什麼都很有靈性。這次的手工作業,幾乎像是為她準備的。

侄女信誓旦旦地說要捏一個最好看的,然後帶到班裡,讓老師當眾表揚她。

稚氣十足的話,讓我們聽得會心一笑。

一開始,小侄女捏得很認真,到了晚飯的點都不願意停下來。只是捏泥人對侄女來說顯然有些複雜了,她坐在地上捏了大約一個小時後,便沒什麼耐心了。又過了半個小時,侄女索性扔了手裡的橡皮泥。

“不捏了,太麻煩了。”

她放棄了,最後隨便弄了一個半成品交上去。

自然,侄女並沒有得到老師的誇獎。被老師誇的是另外一個小男孩兒,他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捏了一個他,一個媽媽,還有一個爸爸。

一家三口,一個不少。

侄女輸在了哪裡?毫無疑問,輸在了耐心上。

耐心這件事,說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又何其困難。我們總在告誡孩子:讀書要耐心,做事要耐心,為人處世要耐心。可是,我們卻從未真正告訴他們,什麼樣的才叫有耐心。

耐心是什麼?能不怕麻煩地完成一件事,是耐心;能鍥而不捨地堅持一件事,是耐心。

耐心或許是與生俱來的,又或許是後天培養的。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倘若一個孩子擁有了耐心,那麼,他離成功便只剩下一半的距離。

不服輸

看過《都挺好》的觀眾,大多都會被執拗不服輸的蘇明玉圈粉。這股不服輸的勁,是她身上最大的閃光點。

窩囊的老爸,偏心的老媽,自私的哥哥,蘇明玉的原生家庭可以說是糟糕至極。然而她骨子裡有一股倔勁兒,別人越是輕視,她越是要證明自己。

母親不給她生活費,她就自己去超市打工掙錢餬口;

推銷英語課失敗後,她拼著一股勁向蒙總毛遂自薦;

遇到客戶刁鑽難纏,她守著辦公室愣是乾等到了人;

公司遇到困難之際,她身為女子卻頭一個衝在前面。

我們只羨慕蘇明玉的功成名就,卻不知道她成功的背後有多少艱辛與磨難。倘若不是這股不服輸的精神支撐著她,只怕驕傲如蘇明玉,最後也只會泯然於眾人。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沒有人會永遠站在制高點。“勝敗乃兵家常事”,弱者只會想著逃避,而強者,卻能正視失敗,反敗為勝。

因為他們身有傲骨,因為他們永不服輸。

我們教育中的失敗,便是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覺得他們如溫室的花朵,經歷不了風雨,也承受不住失敗。

可若是一直將他們庇佑在羽翼之下,他們又怎能成長?

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朝一日,我們的孩子連輸也輸不起。

培養一顆不服輸的心,擁有一顆不服輸的心,是孩子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日後在身陷泥淖,也依然敢從頭再來。

我們總在逼迫孩子追求才藝,追求成績,哪怕孩子已經負擔滿滿,仍然讓他咬牙堅持。

在我們看來,這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深切的愛與期待。實則,這只是我們給孩子帶來的沉重負擔。

適當的補習可以促進孩子的成績,適當的才藝可以擴寬孩子的視野,但無論何時,都不要將這些當做成功的唯一路徑。

因為真正的成功,絕非被補習班磨練出來的條件反射和慣性思維,它看的是心性,注重的是品格。

真的的成功靠的是好奇心,它是成功的發端,引領著孩子不斷探索,尋找成功的突破;

真正的成功靠的是有耐心,它是成功的基石,鼓勵著孩子堅持不懈,完成成功的築基;

真正的成功靠的是不服輸,它是成功的要訣,支撐著孩子百折不撓,邁向成功的大道。

這三個品格,缺一不可。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聰明藥"你信嗎?有寶媽信了,還買給孩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