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雖然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家庭畢竟不是學校,家長更不是教師。

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應該以積極地鼓勵和科學的引導教養孩子,而不是包辦代替,家長要以愛心、同理心、平常心、寬容心來對待孩子,堅決不能採取拔苗助長式的教育。

1. 國內家庭教育機構的誤區

國內的親子教育和親子訓練的市場化已經鋪天蓋地的襲來,在有些城市可謂紅紅火火,這種市場化的最終結果必然會演變成商家將追逐利益作為主要目的。各位如果留心,報刊雜誌、以及新媒體,親子教育和親子訓練的廣告和宣傳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已經近於瘋狂了。

請看某個國內網站為一位所謂親子專家做的宣傳:"他教育出的孩子:3個月會叫媽媽、爸爸,2歲就會競選班長,3歲生活會自理,4歲就是幼兒園當家主持,5歲能識1500個高頻字,6歲就敢和說髒話的老師PK,7歲就自信地進入直播間侃侃而談……"這就是在家長交了29800元后在5天內完成的所謂"父母大學"裡所學的精髓。看到這些,作為一名從事心理學臨床工作和青少年心理輔導研究的我感到匪夷所思,這可能嗎?這符合個體的心理發展和潛能激發規律嗎?這是在培養人嗎?這是不是在滋養一個個怪胎呢?

這種拔苗助長、違背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做法早就受到心理和教育界的強烈批評了,然而這種不科學的思想和觀點在今天怎麼就成了家長們追崇的所謂"科學"呢?

因為家長們沒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基本常識!

2.孩子成長有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言,萬不可超越。

家長可能要說:"那神童怎麼解釋?"神童有,但神童在人群中的比例是2%左右,你家孩子的智商(IQ)高於110嗎?而且他(她)的智力(多元智力: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綜合評估超過120嗎?即使有這個生理基礎,那也不一定就能培養成神童!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有規律,不要相信市場上的那種所謂智力培訓、神童培養的宣傳,這種教育不僅百害無一益,還會損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厭學、抑鬱症、人格障礙等。

3.家長要熟悉親子關係的特點,順應親子關係教育孩子。

具體而言,親子關係具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不可選擇性;二是永久性;三是親密性;四是權利義務的特殊性。親子關係是雙向互動的一種以血緣為基礎的,以共同生活為特徵的代際關係。

家長要學習一些親子關係心理學知識和方法,認識和了解親子關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掌握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與孩子共同成長,既要關注孩子潛能的開發、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培養、青春期的特點,又要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更不能為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完成家長的願望而拔苗助長的教育孩子。

家長要記住:孩子的健康成長高於一切。

7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4個方法引導孩子樹立積極學習心態,讓孩子在重新樹立學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