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方便了大家對於知識的獲取,同時也製造了非常多的資訊錯誤觀念,很多乍聽起來很棒的教育理念,被誇得天花亂墜卻與現實脫軌,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對它著迷。
誠然,聰明的父母,早已懂得“因材施教”,為孩子制定合適的教育方法,除掉學校教育手段之外,培養孩子的興趣,增長孩子的見聞,讓孩子在玩耍時不會有太多的壓力。

然而,這一點現在卻變成了“教育騙局”,被許多鼓吹者搞成了極端主義的教育觀念,甚至變成了“毒藥”,毀掉了無數孩子。
一提起快樂教育,我們可能就會想到下面這句話——減負、放手、學習無用論、大學生找小學畢業的老闆打工…

而且這類教育理念的鼓吹者,甚至會拿出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來證明自己,而這些案例,通常會被用在其他領域,稱為“成功學”。就像是畢業後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茨,退學後創立蘋果的喬布斯。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管是比爾蓋茨,還是喬布斯,他們的“第一桶金”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家庭,與他們的學歷無關,而是來自於他們的背景。
快樂教育源於西方,但現實中歐美國家把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兩大類。快樂教育的源頭,正是源於精英教育。
西方人才培養的體制是森嚴的,招生時要嚴格選拔。大學生的學習壓力與國內相比,雖不是那麼大,但精英教育所投入的師資力量和硬體儲備,是一流的,昂貴的,普通家庭很難負擔。

把精英教育區別開來的是普通教育,在這裡才表現出“快樂教育”,教師沒有監督和檢查的壓力,學生沒有考試升學的壓力。但在心理上受到了“快樂教育”的麻痺,總覺得孩子能夠快樂,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諦。
遺憾的是,這樣的想法,在我們這裡並不適合。人們常說“比你強的人比你努力”,很多孩子自己的家庭條件都很好,但仍在努力學習中,孩子們身處更普通的家庭,又談什麼可以“輕鬆把握生活的真諦”?

我們得承認,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孩子刻苦學習,是能改變命運的“捷徑”中最有效、最快捷的。
而且那些成功的案例,所謂小學畢業就白手起家,並不是不存在,只是作為個例不足的證明。
另外還有一條廣為接受的法則,那就是“二八法則”:80%的財富聚集在20%的人手裡,而我們,應該是剩下的80%,去爭取20%的財富。

家長想要孩子以後有出息,後天對孩子思維,智力的開發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是孩子在以後是否能快速掌握事物本質的主因,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表示:0-8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時期,也是最重要的邏輯訓練期。我們中國古人總結的經驗“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李玫瑾教授表示:8歲前應該更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幫助腦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