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奇葩說》的新辯題引發網路熱議——“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在辯論中,正反方的觀點相互碰撞,雖然火藥味甚濃,但正反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承認了一點——

在金錢這個問題上,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

其實,富裕本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金錢並不是衡量“富裕”的唯一標杆,也許這一命題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其實,【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這個命題本質是:家長是選擇保護孩子還是讓孩子接受現實

01

貧窮與否,眼睛看得見

“有些東西沒必要說,也沒必要刻意隱瞞。”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其實很多事他都心知肚明。

貧窮,是偽裝不了的,即使你不說,周圍的窘迫也會告訴孩子答案。

當同學父母開豪車接送上下學,自己父母卻只能騎電動車接送;

當別人毫不猶豫買了心愛的玩具,自己父母卻要斟酌很久;

……

這一些小事情,都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家裡並不富裕。

孩子都是脆弱而敏感的,他們一直都在觀察生活,可以敏銳地察覺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會比家長說出口的那一刻更快認清並接受現實。

一切,時間都會告訴他們答案。

每個孩子都是人間清醒,你不必刻意隱藏,也不必把貧窮掛在嘴上。

刻意的提醒與沉默的隱藏,都會適得其反。

有知道家裡貧窮,卻依然要求父母給予過高的生活條件的孩子;也有被保護的小心翼翼,卻早就讓貧窮的自卑深入骨髓的孩子。

與其糾結要不要告訴孩子,倒不如提早教育孩子對金錢的認識和支配,不要讓他在金錢的漩渦裡越陷越深。

金錢觀念不是從家境開始,而是從父母的教育開始。

02

身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

一些家長很喜歡告訴孩子家裡沒錢,希望孩子能勤儉節約,卻導致孩子變得敏感又自卑。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表現出的貧窮心態。

父母對貧窮的不滿,也會讓孩子認為貧窮很羞恥,很怕貧窮。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2018年的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利用自己職權,貪汙了2億多元,在他別墅裡的現金,堆滿了整個冰箱和床鋪。

但奇怪的是,他貪了2億多元,擁有豪宅別墅,卻依舊住在簡陋的房子裡。

吃著炸醬麵,穿著土氣便宜的衣服,騎著電動車出行,每個月給老人寄300元生活費,甚至連掉在桌子上的飯粒他都會吃掉,生活過得比別人更節儉。

贓款被查封的時候他說:

“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撇去貪婪的外殼,趙德漢的內心是一個被心窮牢牢束縛住的人。

因為童年“窮怕了”的陰影,對金錢的深深渴望支配著他犯罪——在金錢方面有太多的不安全感,空虛的心靈需要源源不斷的金錢來填充。

人窮,表面上缺的是金錢,其實本質上是觀念,而真正的窮其實是來自父母對金錢的態度。

這會給孩子造成觀念上的偏差,而這種偏差則影響孩子的一生。

童年時期在父母“哭窮”下養成的窮酸氣會伴隨孩子一身,比起可透過努力奮鬥脫貧的身窮,心窮更難治。

03

物質可以貧窮,精神不能匱乏

面對貧窮,有的人像松柏一樣,有著不屈不撓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有的人卻性格扭曲,甚至淪為金錢的奴隸,命運千差萬別。

而這種種,都離不開父母早期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首先,生活再苦,也要給予孩子希望。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是否缺乏而導致,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非常喜歡伊朗電影《小鞋子》裡的教育方式:

無論生活多貧窮,日子多難過,阿里一家都用盡全力變好。

而且滿心相信會有一天,阿里父親憧憬的一切都會實現——

買冰箱,買摩托,租個大點的房子。

這就是希望,是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是射進孩子世界裡的一縷陽光。

再次,父母要跳出貧窮思維,孩子才能有格局。

很多父母教育上的誤區:一方面希望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有眼界有格局;一方面又跳不出貧窮思維的侷限,捨不得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世界,還要求孩子跟他們一樣節約。

而這,不僅減少了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還會影響大腦的發展,從而限制了孩子對世界格局的認識。

一個家庭,可以物質貧窮,但精神不可以匱乏。我們可以窮在經濟,但要富在格局、教養、三觀。

最後,讓孩子學會理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告訴孩子父母的收入和日常必要的開銷,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買一些“喜歡的東西”應該在什麼樣的範圍。

如果超出預算,可以鼓勵孩子透過攢錢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心願。

只要不給孩子灌輸“窮”觀念,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也能愉快地成長,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話題是我們不應迴避,也迴避不開的。

我們當然相信孩子可以透過自己的思考去學習、去理解,但身為父母,我們需要為孩子開啟這扇門,給他更好的引導和幫助。

正好快過年了,孩子們會收到很多壓歲錢,不妨利用這次機會,和孩子一些好好地規劃下怎麼配置這些“財產”吧。

1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不想上學了,家長該如何勸導?專家:只要做這一件事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