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後,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的抱怨:
“我家孩子背課文特別慢,常常背了幾十遍都背不下來...”
“老師剛講過的知識,轉眼就忘光了…”
“別說知識點了,我兒子連老師當天佈置的作業都記不住...”......
這些問題,相信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
孩子記憶力不好,直接導致學習吃力,沒自信,成績差。很多家長為孩子的記憶力差捉急。
孩子記不住,他們也很苦惱(圖片來源:新浪網)
其實,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提升的!
《最強大腦》的大部分參賽選手,其實都經歷過專業的後天訓練。而且這些方法並不神祕,也不保密——大部分人都能學懂、學會。
對小孩而言,平時多做些有益智力的遊戲也是對智力開發是非常有好處的。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有句話說的很好:"多見者博,多聞者智"。
朋友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她說從小就要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這樣他能夠長見識。我們大人經常說很多的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之後才會明白很多的道理。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經常帶他出去旅遊可以長見識。
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曾經看過的風景和新鮮事物都可以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儲存在記憶裡。
現在疫情期間,不方便帶孩子去太遠的地方,我們可以在做好防護措施後,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動植物園、廣場、商場等,這樣孩子能夠記住和講述他所感興趣兒的見聞。在行走的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把自己旅遊中的經歷和興趣相結合,對學習方面也會有加深記憶的效果。
2、 從培養孩子注意力入手要想提高孩子記憶力,訓練孩子注意力應作為整個訓練過程的第一步。
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可急躁,更不能強迫寶貝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可以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那麼,我們就以這個事物作為起點,孩子儘可能對這個事物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只要孩子一次比一次能堅持的時間更長一點,父母就應該感到欣慰。
3、給孩子明確的識記任務可以嘗試讓孩子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識記某些事物。
如在聽故事、外出參觀、飯後散步時,
都應該給孩子提出識記任務。
“寶貝,媽媽記性不好,待會兒你得記住回家的路哦。”
“寶貝,我們昨天出來散步走到哪兒啦?媽媽還想去那兒。寶貝帶媽咪去好不好?”
4、制定規律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寶貝建立時間的概念,防止孩子在大腦中形成錯亂的時空觀念。
在作息制度實行初期,父母可以一邊安排寶貝的活動,一邊跟寶貝說:
“12點半了,現在是午餐時間,寶貝該吃飯了。”
“1點半了,寶貝該午睡了。”
“4點了,寶貝可以玩玩具了。”
建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可以在無形中強化寶貝的記憶力。
5、欣賞童謠給孩子放一些兒童歌謠,讓孩子多聽,通過一段時間量的積累,孩子的語言和記憶能力就會有質的飛躍。
一遍又一遍反覆地聽或誦讀, 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強化練習,是一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
音樂不但可以能增強識記內容的趣味性,還可以減輕孩子大腦的負擔,讓孩子記得更牢,使短期記憶演變為長期記憶,能儲存很長時間。
6、創設各種有趣的記憶遊戲記憶遊戲的內容、以遊戲的方式記憶某些事物,是發展孩子記憶力的重要方法。家庭中,媽媽可以自編很多親子游戲活動,在輕鬆快樂的親子同樂中鍛鍊了孩子的記憶力。
比如用實物或圖片讓孩子看一看、想一想“什麼東西沒有了?”、“哪一種變多了?”,和孩子輪流講一個故事的不同段落,比賽背詩歌“接龍”中間不停頓,等等;不拘時間、場地,隨時可以進行。
7、適當重複,加深印象越熟悉的事物孩子越容易記住,適當重複可以幫助寶貝對需要記憶的物件加深印象,產生長久的記憶。
很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經歷,就是孩子有時候總是喜歡讓自己做重複的事,比如孩子總讓媽媽來回關門,總讓孩子講同一個故事等等,這些重複率高的動作,其實是孩子在增加自己的記憶。
這種重複的動作其實就是孩子為了自己能夠清楚記住,不斷反覆是為了增強自己的記憶,這樣重複的動作,孩子通過多次觀察,自然會記清楚一些細節,反覆看一集動畫片,其實是因為孩子喜歡這集動畫片的內容,想把這集動畫片儲存在腦海裡,所以孩子會反反覆覆看同一集。
所以如果我們想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
比如,父母想要讓孩子認識各種顏色,
其實根本不需要拿出專門的時間來教孩子認識顏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物品告訴寶貝這是什麼顏色:
“這些紅色的花好漂亮。”
“寶貝要吃蘋果,這個紅紅的蘋果很好吃。”
經過多次重複,孩子就能牢記各種顏色。
8、用各種有趣的形象輔助記憶配上一些圖片、採用誇張的動作與聲音等,如邊講故事邊做動作,或將故事畫成連環畫,和孩子一起一邊畫一邊看著畫面講故事,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記憶所聽到的故事。
還可將想要孩子記憶的內容編成一段樂曲或一首有趣的兒歌,這樣寶貝就能記得又快又牢。
9、善用思維導圖北大碩士、教育類微博大V“暖暖媽愛分享”曾分享了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暖暖“過目不忘”的事兒。
《曹衝稱象》就是暖暖媽跟孩子試著用思維導圖講的一個故事。
母子倆拿來了白紙和彩筆,按照故事的六要素來一起梳理這個故事。
時間——三國時期
地點——魏國許昌碼頭
人物——曹衝、曹操、孫權
事情——起因——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的手下沒有見過大象,大家都很好奇大象有多重
事情——經過——曹操讓下面的人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
事情——結果——曹操的小兒子,曹衝想到了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暖暖媽愛分享
在這張圖上,暖暖在每個大樹叉上,畫了關鍵的圖示,還分出了一些小樹叉,比如,大家在討論怎麼稱象的各種想法等等。我們一邊讀故事,一邊梳理串起故事的點,暖暖把這些點畫了下來。
從故事中找出串起故事的點,然後按照這些點之間的聯絡畫出來,其實是把抽象的故事變得形象了,畫成一張圖看起來更直觀,這樣即突出了重點,又很形象,大腦對於這個故事認知和印象更深刻,便於記憶,也便於回憶,因為我們看見這張圖,整個故事也就回憶出來了,一個記憶的過程就完成了。
10、教給孩子一些記憶策略有意識地教給孩子歸納、分類、聯想、比較等,一些有效的記憶策略可以幫助寶貝提高記憶力。
比如,
孩子認識了蘋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給孩子水果的概念;
孩子分不清小鴨和小雞,
就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小鴨和小雞最顯著的區別:
小鴨的嘴扁扁的,小雞的嘴尖尖的;
小鴨會游泳,小雞不會游泳。
總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場合與時機,潛移默化地向寶貝灌輸這些記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