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意中看到一本書,名字叫《請讓我慢慢長大》,裡面介紹了國外的華德福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細看之下,我發現咱學校的理念跟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週一又聽到咱學校的孩子升上初中後後勁特別足,在很短的時間裡讓他們的老師都為之驚詫他們的變化,很想了解究竟他們的小學是怎麼過來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在一起作了討論,各自發表了一些看法。原因肯定有很多,我現在就保持學習興趣這個方面說說我的看法:
一、知識負擔輕,對學習保持較濃的興趣。
裡面說到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學習的例子讓我頗受觸動。“老師在一旁彈琴,一位孩子看到了,走到老師身邊表示想學習彈琴,這時老師可以教孩子。如果孩子沒有顯示出任何想學的願望或者興趣,老師千萬不能強求。”
我突然想到一個成語“揠苗助長”,雖然我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當今的教育現狀卻就是在揠苗助長。在本應該快樂遊戲的童年卻揹負了過多的知識負擔,讓孩子在不堪重壓下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本來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現在去問問孩子,有哪個孩子喜歡上學,喜歡做作業,即使口頭回答是的孩子也是口是心非,因為他們在老師在家長眼中就是一群乖孩子,乖孩子怎麼可以說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做作業呢?造就了很多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卻死在了終點線。
我們學校以“我自己選擇,我才能負責;我自己思考,我才能聰明;我自己動手,我才會長本事”作為教育的指導目標。孩子每天沒有課外作業,每週的課外作業也很少,課外作業比較注重聽、說、讀以及活動方面,對於寫的作業佈置很少。孩子沒有在題海里打疲勞戰,就不會在題海里翻船,反而很珍惜在課堂上做題的時間,因為在孩子的眼中,做題是一個獎勵作業,不是老師強加給你的,你可以選擇不做,但如果你選擇了就代表你爭取了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樣的鍛鍊,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鍛鍊了才會長本事。小學六年下來,在孩子的眼中,對學習沒有恐懼,沒有負擔,而是一種輕鬆快樂的狀態。
二、啟發式自主學習,讓孩子有獨立的思考力和學習力。
在老師教的過程中,啟用“不告訴”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自己去想、去猜、去領悟,大部分的知識、道理都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孩子,一二年級的孩子由老師帶著在課堂上透過猜想、感悟來獲得新的知識體驗,孩子漸漸體會到學習會有發現的快樂,到了三年級,老師慢慢放手孩子去自己學習,讓孩子自己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把知識比作是桃子,老師可不會直接把桃子放進你的口中,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會將桃子放在高一點的地方,孩子要拿到桃子必須自己想辦法。三年級以後,就直接把桃子的樹苗給孩子,需要他們自己去種出桃子。我們老師給予的就是澆水、施肥的稍微提醒和點撥。自己種出來的桃子多麼珍貴啊,如果你把這些桃子放在孩子面前,每天削好了皮,把鮮嫩的桃肉端在孩子的嘴邊,第一天孩子覺得好吃,吃得津津有味,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估計孩子不會再喜歡吃你的桃子了。孩子懂得了種桃子的能力,隨著年齡越大,知識越廣,他們會不斷總結種植技術,肯定種出來的桃子越來越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學校的孩子到了初中,後勁特別足的原因。
三、注重閱讀,孩子有了更廣闊的知識視野。
說起閱讀,我們大概想起圖書館,每個學校都會有圖書館,需要讀書的話可以去圖書館借書看,但我們學校沒有圖書館,學校的書都是放在每個課室裡,放在學校的書架上,孩子想看書的話隨便就可以拿到自己喜歡的書看。我們學校每天中午午餐後都有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在這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裡,孩子們可以隨意去課室後面的圖書家裡挑選自己喜歡讀的書去讀。試問一下在傳統學校裡,學校給予孩子真正閱讀的時間有多少呢?一週有一節閱讀課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因為老師們都在抓緊一分一秒給孩子做題,講題,改正錯題,閱讀時間在家裡也是得不到保證,因為每晚,每週的作業太多了,等到做完了作業,孩子的能量已經耗盡了,還會有足夠的精力去閱讀嗎?
綜上所述,孩子六年下來,雖然在知識的積累上面不如普通學校的孩子,在知識考試這一方面也比不上普通學校的孩子,因為我們的孩子沒有在死記硬背、抄寫題海里磨掉了對學習的熱情,相反對待學習有了一種探求的慾望,有了一種發現的樂趣,於是乎,請允許我們用孩子的心聲大聲喊道:請讓我們慢慢成長,然後成為最好的自己。希望咱們學校的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