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必須承認,種種原因導致孩子們的體育運動長期被忽視。而且在體育課外,孩子運動時間更是嚴重短缺。為什麼會這樣?

在考試和成績壓力下,孩子沒有時間鍛鍊身體;被經常灌輸“體育沒什麼用”;家長過度溺愛,怕孩子吃苦;體育老師常“考什麼就教什麼”,體育課無運動量、無戰術、無比賽;體育課經常被占課或者調課。

在我們的教育中,跟成績、功課甚至跟休息相比,體育運動都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兒。不僅父母不重視,在很多學校裡,體育課也常常被“語數外”等主課所佔用,課間的戶外活動常常因為所謂安全問題被限制。

諸如此類的想法,都大大低估了體育運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更有大部分家長認為,體育鍛煉對於學生來說,除了能保持身體健康外,並無明顯益處。甚至有些家長因害怕孩子在運動中受傷,也並不支援孩子經常參加鍛鍊。

但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花費一定的時間參加體育運動,能讓孩子上課時精神更集中,對於學習有益而無害。同時,新近一項研究顯示,多運動才能讓孩子更安全,而認知水平的高低與身體的健康程度更是有關。

世上只有兩種孩子:一種喜歡運動,一種還不知道自己喜歡運動。

其實一個孩子運動還是不運動,幾年下來狀態差蠻遠的。如果作為一個從小不愛運動的人,你可能至今體會不到運動的樂趣,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能常年堅持運動。

從小堅持運動,不僅讓孩子有個好身體,最重要的是,很多東西不用你教,孩子在體育運動中自己就能學到。

近年來,關於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問題,有很多“負面”新聞。對比日本孩子,他們的運動能力比我們高出很多。

在日本,人們對於體育的重視程度,絕對不低於中國家長對於“成績”的看重。除了每天都會有體育課之外,日本的中小學還會每天佈置一個小時的運動作業,必須完成才行。在小學和幼兒園階段,比起運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運動;到了初中,則要發掘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

體育可以治療抑鬱。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運動就是生活對你最大的補償。

無論你親身沉浸在運動中,還是僅僅作為旁觀者,在身體碰撞、忘情吼叫時,大腦產生多巴胺、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就是讓人心情愉快、精神亢奮。

經過運動洗禮的人,才更能重拾對生活的信念,更有可能三觀正當、心理健全。

現在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還是孩子自己,腦海中都有個根深蒂固的“信念”:運動與學習衝突。

要學習,以第一為目的;要運動,可以,但同樣以金牌為目的。

如此一來,運動就不再是運動,它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考試。

運動既不應該是生活的負累,更加不應該成為唯一的生活;相反,運動是我們感受生活的其中一種方式,雖然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

因為體育除了給人一個好身體好精力之外,也傳遞了一種精神:競爭、合作、公平、責任感、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對輸贏的正確態度.....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對心理起到調節作用

體育心理學表明,不同的體育專案,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

對於那些缺少心理適應調節和適應能力的,可以選些針對性的運動,幫助他們改善心理狀態。

比如,容易緊張的孩子,可以參加球類比賽等競賽激烈的運動,鍛鍊沉著冷靜能力;

衝動急躁的孩子,可以選擇下象棋、打太極等靜態、單獨的運動,有助於神經調節……

運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在運動場上,孩子們能學會如何輪流上陣、如何等待輪候、如何在輸掉比賽的時候不低頭、如何對勝利的對手說聲恭喜,學會傳球,不把所有的榮耀都歸給自己。

團隊協作是生活、學習、工作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教給孩子的。而一支運動隊就是孩子學習團隊協作的最佳場所。

從失敗中學習

在運動場外,這一代的家長總是希望保護孩子們遠離失敗,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其他地方,從來不想孩子體會輸的感覺。

簡單地說,孩子需要學會輸,他們必須知道自己不總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努力,併成長為一個更頑強的人。

更強的自尊心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自我感覺良好。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孩子們需要切實地取得成功,並因為他們的成功而獲得讚揚,而不是隻從父母那裡獲得表揚,因為那樣並不會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孩子們從運動中取得的成就能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心,繼而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自我價值,培養自主性,在別處想要獲得這樣的好處可不容易。

3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大家陪孩子寫作業是歷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