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高考一考定終身,在我走過了求學階段幾場重大的考試之後,細想來,其實中考才尤為重要,它能決定你去哪所高中,獲得什麼樣的教育資源,感受不一樣的學習環境。
我不止在一篇文章裡感嘆時間真快,距離我中考已將近十年,參加工作也快兩年了,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老師,我對學習和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儘管我對我的高中和大學有諸多不滿意,也想過中考倘若能夠重新來過,我的人生會不會改寫?但也僅僅只是想過,對於自己所走過的路,有過遺憾,卻從不曾後悔。 在求學階段,家人一直認為我不夠努力,可他們不知道我也曾拼盡全力,焦慮、不安、惶恐,找不到學習和讀書的意義。
我的叛逆期來得較早,青春期的突然發育長胖,讓我不知道如何應對,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初中三年,於我而言,是一段沒有顏色的日子,不敢大聲說話,沒有漂亮的衣服,因為自卑而對社交的恐懼曾刻意討好朋友,以至於後來很多年我都不願意去回憶那段不堪的日子,我也不敢認真地面對自己,害怕外界的諷刺和嘲笑。
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他們所認為在家裡不是很富裕的情況下,保你吃穿,供你上學,你就應該好好學習,他們只看到了物質層面,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並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因為自卑,我曾經嘗試和家人尋求過幫助,初二那年,班裡有同學嘲笑我天天穿一件洗得發白的牛仔外套,那件外套是06年我讀四年級時,媽媽從縣城買給我的,64元,十五年前,64元的衣服不算便宜了,考慮到我正在長個子,衣服號比較大。那件衣服一穿就是六年,初中時因為長個子和身材發胖,衣服緊巴巴地裹在身上,我的同學大概也沒有什麼惡意,在走廊上大聲對我說:“你怎麼總穿這一件衣服,真的好醜哦!”回家後,我和媽媽說了這件事,得到的是她和姐姐的指責,說我不該在學校攀比,不該把心思放在衣服上,這種不被理解的自卑讓我在後來的生活裡習慣了把什麼都放在心底。
雖然後來我成長為了一個還算身心健全的孩子,但心裡始終有一塊關於自卑的傷疤,不願意面對,如果揭開以後得到的是不被在意,那索性永遠不去觸碰,至少不會疼痛。
後來我常常想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的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我會盡最大能力去保護她那脆弱而又敏感的自尊,無關乎攀比,無關乎虛榮。
想起這些往事,起因是前幾天我的一個學生在家和父母打起來了,他讀初三,小孩子性格很好,給他上過一次課後,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叛逆氣息。大概是因為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媽媽先是言語教育,孩子頂了幾句,就開始忍不住動手了,可是她忽略了她的兒子已經成長為一個大男孩了,孩子緊緊攥著她的手,使得巴掌沒有落下來,於是氣頭上的她,咬了孩子一口。我在講課的時候,孩子把胳膊伸給我看:“老師你看,我媽咬的!”血還在往下滴,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信這是親媽所為。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他很難過地跟我說父母管控的太多,在生活中非打即罵,從來不會溝通問題,打擊得多,鼓勵得少。距中考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家長們提分心切,他爸爸經常跟我電話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我能看到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能體會孩子的壓力山大,這個學生除了每天上八個小時的課外輔導以外,還要應付學校的作業和機構的作業。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深知語言學科提分不易,除了課堂上的知識,更多的需要孩子積累,很少給孩子佈置很多的作業,他爸爸卻是不停地要求我給孩子佈置更多的任務。
我在讀書的時候,就厭惡應試教育,而今當我換了個身份,依然厭惡應試教育。悲哀的是,在中國這個教育的大環境下,我逐漸地被奴化。
我第一天站上講臺,領導給我提意見:“你的課很好,但你沒有告訴孩子考點是什麼?”我愕然,在我的印象中,語文是一門有情懷的學科,如果學生沒有興趣,提分比登天還難,我一直想如果我的學生能夠因為我而喜歡語文,那便是我的價值所在了。可現如今在課堂上,我張口就是這會作為什麼考點,在試卷中佔多少分值,我隱隱地感覺到有些東西正從我身上慢慢消失。
我從小到大,沒有上過什麼補習班,來到杭州以後,發現現在的孩子除了每天晚輔導以外,週末還有八個小時的課外輔導,有餘力的情況下,還要上興趣課,書法、畫畫、跳舞···每天都在趕場,孩子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她們學過的知識,像一個擰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不停地旋轉。這邊上一個好的初中需要搖號,名次落後一點,可能上不了高中,家長的壓力大,孩子的壓力更大。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會想想這些孩子和家長,想想這病態的教育。不是每一個孩子生來就適合學習,我想為人父母的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沒有誰願意坦然地承認我的孩子就是不行,他們的不承認導致了課外培訓的大量興起,與此同時,他們大量地砸錢,而後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為了你我花了多大代價,你不好好學習就是對不起全家,最終致使孩子對學習目標的錯誤認知,他們不知道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甚至於把成績當作索取父母愛的籌碼。
我有點恐懼這個社會,也恐懼這樣的教育,我既不想讓我以後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不想活成這樣咄咄逼人的父母,誰都沒有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想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也應嘗試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活得舒服就好,不要對生活苛求的太多,一副健康的身體,一份快樂的心態,或許才是一個人應該尋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