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孩子沒有上小學之前看哪兒哪兒都好,怎麼看都可愛,可當孩子進了小學以後,孩子渾身都是毛病,早上上學家裡要開始大戰,晚上做作業,家裡還要開戰,很多父母抱怨說孩子不僅拖拉磨蹭,而且還不愛學習,滿腦子想的就一個字,那就是玩,可是也有很多家長會說,有的孩子自控力很好,知道到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想要讓自己的孩子也能規律的生活,自己安排好作息,那就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有的家長說了,為了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看也看了,逼也逼了,可是孩子還是東張西望,經常溜號,要是留孩子自己做作業,那就更可怕了,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於是給孩子立了個規矩,一天只能玩半小時手機,寫完作業才能玩兒手機,每次考試提高十個名次,可以額外多玩一個小時手機,成績下降就沒收手機,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孩子的成績不僅沒變好,反而越來越差。最初,這個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經過觀察發現,孩子每天都潦草地完成作業,然後躲在被子裡悄悄地玩手機,孩子這麼做完全是應付了家長立下的規矩,對於家長立的這些規矩,不僅沒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反而毀掉了他的自控力。
為什麼立規矩,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自控力?1、家長單方面制定個規矩執行不下去。
父母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只想著讓孩子如何去做,而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見,更沒有從孩子那裡得到積極的反饋。孩子的內心會越來越叛逆,甚至會想著和父母對著幹,自然達不到父母之前的想法,立規矩的想法是好的,可在立規矩的時候,父母缺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2、父母設立的獎懲制度不完善。
父母在設定規則的時候,把做作業和玩手機放在了對立面,這不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這也與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背道而馳,在設定獎懲機制的時候,要實現獎罰機制,否則對於孩子來說,沒有獎勵可能會失去動力,也很難去遵守,如果沒有懲罰孩子,更覺得無所謂。
怎樣讓孩子這裡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好孩子的自控能力,改掉孩子生活中一些懶散,拖拉,磨蹭的不良行為,這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獨立的人,著名作家珍妮·艾裡姆曾坦言: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對孩子以後走上社會也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做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1、提高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
每個人都有情緒消極的時候,對於小孩子來說,更會有亂髮脾氣的時候,當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瞭解其背後的原因,找到孩子情緒受阻的真正問題所在,幫助孩子去調節情緒,認知情緒,不要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積累的越來越多。這就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消極,生活中多重視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只有在寬容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才能幫孩子實現情緒疏解的有效條件。當孩子出現情緒過激時,合理的引導,教會孩子情緒管控。
2、加強行為自我控制能力。
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歡摔東西,打人,小的時候家長認為這些都是孩子無意中的行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讓孩子清楚如何去表達自己,而不是任由自我去隨便發揮,很多時候孩子這種打人的行為,適合身邊的人模仿而來的。父母要告訴孩子這些行為是不對的,也要學會在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去做好自我控制,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行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那麼在未來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3、把握語言的自控能力。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殺傷力是巨大的,而很多孩子在說出一些髒話時,看似沒有惡意,但這些舉動則會對其他人帶來傷害,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是不要聽之任之,一定要格外留意。生活中首先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語言環境。告訴孩子說出傷人的話和一些不禮貌的語言,這種行為都是不友好的。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引導,只有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按照步驟循序漸進才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培養出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