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一直是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問題,近些年隨著網路的發達,越來越來多的校園暴力事件也浮出水面,對此,家長們都十分重視,但往往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專家告訴你,“打回去”我身邊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我小弟,說起來這個小弟的年齡真的有些小,因為我輩分小,所以我們的年齡差很大,去年我去小舅家串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這事。
小弟剛上初中,平時比較內向,話也不多,雖然在小舅的調教下身體鍛鍊的很結實,但是舅媽教育很嚴格,小弟也從不和同學起爭執。
但是好景不長,小弟班裡轉來了一個轉學生,是留級的那種,家裡挺有錢的,沒多久就開始在班裡“興風作浪”,老實不起眼的小弟自然成了他的目標。
後來小舅告訴我,兒子第二次被欺負的時候,舅媽才反應過來之前教育由多麼錯誤,後來舅媽告訴兒子,下次再欺負你你就還手,想怎麼還手怎麼還手。
之後沒多久小弟便在學校出名了,舅媽也被找去了學校,原因很簡單,小弟把高他一頭總欺負他的轉學生,在做間操的時候,拽到了講臺上騎著揍了十幾拳,兩個老師才拉開。
後果就不用說了,但是舅媽表示,即便賠錢了也心甘情願,從那之後小弟像變了個人,人也開朗了,也愛說話,朋友也多了,但卻再也沒打過架。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如果孩子被打,她肯定支援孩子打回去,而且家長要教給孩子自保的能力。”
教孩子動手“打回去”並非是提倡暴力抵抗暴力,而是要讓孩子明白,面對“惡勢力”孩子應該勇敢,施暴者大多都是“恃強凌弱”,只有“打回去”了。對方才不能再欺負你。
校園暴力會給孩子造成那些不好的影響?校園暴力的物件大都是“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而多數施暴者都是“恃強凌弱”,利用他們的這種性格作威作福,來增強自己的存在感。
而被欺負的孩子如果總是不敢還手,總把怨氣悶在心裡,久而久之必然身心受傷,有的孩子甚至會被逼上絕路。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自己家的孩子免受欺負?1)加強孩子的身體鍛鍊,強健體魄
孩子被其他人欺負的主要原因就是“弱小”,尤其是體格,家長如果能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格,欺負人的孩子一眼看到便不會太放肆了。
孩子自己能保護好自己,家長也就不用擔心他被欺負了。
2)勇敢的反擊
前面說了,大多施暴者都是“恃強凌弱”,他們欺負人就是吃定了受害者膽小、軟弱不敢還手的心理,因此才肆無忌憚。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告訴孩子,受了欺負不要低頭,要勇敢的“打回去”,勇敢的抗爭,這樣才能不被再欺負。
隨著孩子的成長,兒童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在學校裡發生一些摩擦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由於很多孩子還不會控制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問題,往往最後就變成了校園暴力。
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懂得如何“對抗暴力”,但更不能做“施暴者”,正確的三觀非常重要。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遭受過校園暴力嗎?你是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