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愛。可是許多家長辛辛苦苦養育孩子,孩子卻不願接受,甚至向父母所期待的反方向發展。
問題究竟出在哪呢?家長們無法找到問題的癥結,認為自己對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的愛沒有錯。
案例王姐的孩子今年上了初中,這一天放學前,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沒法回家,在學校等媽媽送傘。原來是當天王姐忘了看天氣預報,沒給孩子帶傘。
讓人心寒的是,王姐把傘遞給孩子之後,孩子打著傘徑自走開了,完全沒有管送傘的媽媽,只帶了一把傘的王姐看著像陌生人一樣的孩子,只好另想辦法回家。
這便是中國式父母養育的孩子,驕縱,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為他人著想,一系列問題真真切切地擺在父母面前。
是孩子太小不懂事麼?爸爸媽媽們不要再捂住自己的眼睛了,拒絕發現親子間的問題,就是拒絕孩子的成長。
中國式家長問題出在哪?1)過分溺愛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嬌慣孩子。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要吃的要玩的輕易滿足。
這不僅讓孩子不懂得珍惜,更不能讓他理解通過努力才能有收穫的道理。
以至於孩子沒有一點吃苦精神,不懂得任何需求的滿足都來之不易。很多家庭都是幾輩人圍著孩子轉,養出了小公主,小皇帝,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被嬌慣大的孩子容易自私懶惰、沒有同理心、缺乏共情,處事沒規矩。溺愛總是會寵壞孩子。
2)犧牲自我,期待過高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施行專制教育,相信看過《小歡喜》這部劇的家長們會感同身受,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他對學霸女兒的期待,促使他辭去了金牌物理教師職位,當起了輔導班老師,只為有更多業餘時間照顧女兒。
這種犧牲自我的做法,影響了家長自己的發展,而孩子並不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感動,適得其反,無形中英子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壓力一方面源於母親為他包辦一切的專制手段,另一方面則是媽媽犧牲自己圍著她轉,讓她承擔了太多期待。
3)最專制,零溝通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他們把孩子牢牢的撰著,從人生規劃到衣食住行一舉一動都要在自己的安排之下和掌握之中,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必然會產生反叛的心理。
有的時候不是孩子不知道感恩家長,父母們應該多去反思自己的行為。
怎樣擺脫“中國式家長”的標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並不容易。但教育必定是有方法的,家長們做出一些觀念上的改變,逐漸摸索,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
1)培養自立自理能力
爸爸媽媽不是孩子的管家和保姆,不能事事代勞。缺少鍛鍊會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而自理能力是他邁向獨立人生的第一步。父母的關照孩子,避免他受到傷害或挫折,但始終不讓孩子親身體驗,生活能力又該如何提高呢?
所以這樣的愛並不一定能換來孩子的成長。
2)合理期待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事要有目標,才能有動力,不迷茫。但空中樓閣一樣不符合實際,高高在上的目標,只會徒增煩惱。
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教育上,從完成一個小目標開始,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向更高的目標靠攏。
這樣不僅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還能讓孩子憑自己的努力懂得播種與收穫的道理。
3)多溝通,不包辦
任何需要合作的事要想向前推進都離不開溝通與協作。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打破專制與包辦的方法就是溝通。
唯有溝通才能了解,唯有了解才能理解,而溝通需要方式。首先建立家庭中人人平等的氛圍。
其次不替孩子做決定,不安排孩子的生活。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認識問題,慢慢學會自己做決定,自己讓生活充實起來,從而鍛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各種不確定性,也有無限的可能性。爸爸媽媽們要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
少一些溺愛,少一些專制,多一些溝通與理解,用心交流,用愛生花。相信愛可以打破一切阻隔,讓心更近地相依。
【今日話題】
你也被貼上“中國式家長”的標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