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有些道路,我們走著走著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因為我們忘記了到底要去哪裡,或者忘記了為什麼要去那個地方。用這個比喻來形容有些家庭教育的現狀,可以說是非常恰當。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很苦、很累,但同時,孩子也很苦、很累,問題是,大人孩子都苦、都累,換來的卻是糟糕的結果,有的家長把孩子逼得厭學、輟學,有的甚至讓孩子對人生都厭倦了。

每次我看到家庭教育的悲劇發生,都會心痛好久,這些家長都是抱著善良的願望,費盡心力想教育孩子成才,但是,孩子卻在家長無微不至的教育中走上了不歸路。

這是家長期望的教育結果嗎?當然不是,但是為什麼在家庭教育中,種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呢?

我經常為此冥思苦想,想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當我們去追尋一個問題答案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問題的原點,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初心吧,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都要認真負責地問一句: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進行再思考:“我辛辛苦苦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入,我每天想方設法讓孩子學習才藝、提高學習成績,到底為了什麼啊?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很多家長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為了孩子好啊,為了孩子將來能夠過上好日子,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

為了幸福,這是人生的終極目標,這沒有錯,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教育承擔著什麼樣的功能?

也就是說,教育作為讓孩子幸福的手段,我們到底要透過這個手段讓孩子具體獲取什麼?

這個問題,專家們給出的答案是——“教育應該是成長的需要和人格的完善。”凡是能夠讓孩子獲得身心健康成長與人格完善的教育,才是孩子需要的教育。一個身心健康成長、人格完善的孩子,未來才會幸福。

當然,這還是從理論層面上來說的,家長們會覺得這樣的話距離他們太遠,那麼,接下來的分析我們就會感到接地氣了。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偏離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的目標呢?你總不能說:“我為了孩子好好學習,對他斥責打罵,這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完善”吧?一個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會產生低自尊,自我認同感低,這是典型的人格缺陷。

但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會打罵孩子呢?

這要從現在教育的另外一個功能說起,除去“促進孩子成長和人格完善”的目標之外,教育還有一個淘汰和篩選的功能,換句話說,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分層的任務。

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各個層面的勞動者,誰來從事又髒又累、報酬又低的工作?誰應該是白領、金領?這都有賴於透過教育去進行社會成員的分工或分流。

正是教育的這個功能,讓家長們感到了恐慌,家長們在孩子的每一個教育階段都有著唯恐孩子被淘汰的焦慮,實際上,從選擇哪所幼兒園開始就已經產生了這種恐慌,甚至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這種選擇做準備。

所以,與其說家長對教育重視,不如說家長是對教育淘汰篩選功能有著深深的憂慮。更何況,有的家長本身已經在教育的這種篩選中被淘汰了,這就更加重了家長對教育的恐慌。

想一想,一個處在恐慌中的家長,怎麼能不焦慮?一個焦慮的家長,他還能夠平心靜氣地在家庭教育中去考慮孩子人格完善和身心健康嗎?他關注的只能是成績排名,只能是讓孩子不被淘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這種關注必然充滿著恐慌,因為有競爭就會有淘汰。

所以,改善家庭教育扭曲的根源,在於消除家長的這種恐慌。根本之策是社會分工與報酬的差距大大縮小,社會福利水平大大提升,就像現在北歐的一些發達國家,一個水管工與大學教授的收入差別很小,即使失業了也會在救濟中生活得很好。所以,在這樣的國家,家長對教育的恐慌就很弱或基本不會存在,所以,他們的教育也更像教育。

但這些都是我們左右不了的,短時間內我們也無法達到那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我們能夠左右的就是作為家長的心態,只有家長的焦慮水平降低了,不那麼恐慌了,教育才有可能迴歸正常,才會為家長實施正確的教育、採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奠定基礎。

無論我們對家長進行怎樣的家庭教育輔導,教給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長處在恐慌中,進而難以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不僅家長在焦慮中無法實施這些好的教育方法,並且,家長也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去判斷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在此,我只想提醒家長的就是:一定要記得家庭教育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不是隻有學習成績的提升;一定要想辦法克服自己對教育淘汰功能的恐慌,哪怕這個過程很漫長。

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東方教育無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