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想放棄學習”,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在這樣忙碌的日子裡,孩子突然說:“不想學了!”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應對才是正確的呢?這次我們將參考專家的意見,尋找答案。
面對孩子的“想放棄學習”, 父母需要認真考慮!?
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學習種類的不同,想放棄的理由也各不相同。父母必須根據孩子想放棄的理由,考慮“要放棄嗎”或者是“要繼續嗎”。想放棄的理由一般有以下幾點。
厭倦了,覺得不開心了
因為和朋友吵架了
因為被朋友欺負了
因為害怕老師,討厭老師
學習跟不上了
日程太緊了,體力上已經到極限了
因為有了其他想做的事情
不過,即使想放棄的理由是 "因為我有其他想做的事情",但對於一個只上了一個月課的孩子和一個上了三年多課的孩子來說,家長的反應也是不同的。 也要看孩子的感受,是真的想放棄還是因為太麻煩而想放棄。 那麼我們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最好根據上課時間的長短來改變應對方式。
【剛開始學】→儘可能想辦法努力延長孩子學習課程的時間
比起馬上停止好像還是稍等一下比較好。在詢問了孩子想放棄的理由之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那個原因。例如,如果是“因為有壞心眼的朋友”這樣的理由的話,可以改變時間或班級,如果是體力問題或者“因為和想象的內容不一樣”這樣的理由,可以優先考慮孩子的心情,讓孩子休息一下。然後,看看時機再讓孩子挑戰一下,隨機應變地對待孩子。
【已經學習很長時間】→也可以考慮選擇放棄
當孩子說要放棄已經學習很長時間的課程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問清楚理由。因為可能有很多深刻的問題隱藏在裡面。可能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原因不想去,也可能是因為跟不上週圍的水平,導致學習的時間很痛苦。所以,問題不解決的情況下,停止也應該作為選擇項。如果做出了放棄的選擇,就好好和孩子商量下一個目標吧。
家長應該確定孩子想放棄的程度,並思考如何相應地處理。想放棄的級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想放棄的等級1:學習太麻煩了】
不要急於做出放棄的決定,而是要進行對話,讓他們想起剛開始學習時的樂趣,有時還要讓他們休息一下。 這可能是一種低迷,比如 "感覺很無聊",或者 "我不想去,因為太難了。 孩子可能不會主動想要放棄,所以如果你能在監督的同時,支援孩子把他想做的事情拿出來,那就好辦了。
【想放棄的等級2:討厭所學的東西】
是屬於“黃色訊號”的“積極拒絕”的階段。請仔細聽孩子的心情。“雖然很想做,但是進展不順利”“明明努力了卻沒得到好評”等,可能是心情動搖了。因為是心情不穩定的時候,所以輕易地否定孩子的話絕對不行。對孩子的心情產生共鳴比什麼都重要。和負責的老師商量一下也可以吧。
【想放棄的等級3:學習很辛苦】
問孩子是“討厭去學習”還是“很難去學習”,確認是否處於“紅燈”狀態。如果痛苦的話,也應該馬上考慮放棄。如果情況發展到這種程度的話,孩子的自尊心會下降,積極性會大幅度下降。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當然,不一定要完全停止,也可以讓孩子“暫時休息”。
有各種各樣的角度來接近。所有的共通點都是“根據情況可以停止”的想法吧。但是話雖如此,實際上“如果有了辭職的話就麻煩了,再堅持一下吧!”也許有很多父母會這麼說。因此,在下一項中,“停止發牢騷真的會有嗎?”我試著思考一下這個疑問。
說孩子有放棄的習慣是騙人的!
如果你的孩子說他們想放棄,你應該警惕,但是不要因為他們感到無聊或沒有足夠的耐心而強迫他們繼續。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說孩子有放棄的習慣是騙人的。讓孩子忍受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繼續堅持下去,弊大於利。 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快,一年相當於成人的五年,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忍耐的時間比成人想象的要長,要痛苦。 如果這種情況經常性的持續下去,就會導致孩子患上抑鬱症。 也有可能對孩子人格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如果不行,就立即停止,讓孩子不斷嘗試新的東西,直到找到最適合的東西。
讓孩子放棄並不是壞事。相反,如果孩子想放棄的話,與其用父母的感情強迫孩子繼續,還不如讓他們放棄比較好。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會將目光轉移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上,這是健康的證據。即使不學習,孩子也能從各種生活體驗中,從課程以外的地方學到很多東西,好好地成長。不要覺得“韌性不夠”、“放棄太可惜了”等,要積極地抓住孩子“興趣增加了”的時機,以支援孩子的心情來應對。
兒童時代是尋找興趣的時候。如果能找到各種各樣試合的東西,就能繼續下去。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呢。
開始學習的時候,最好先決定“到什麼程度就放棄”、“要學到幾年級”、“要進行到xx月的比賽”等,意識到作為目標的階段開始的話,就能保持孩子的積極性。此外,如果孩子每到一個階段都考慮一下自己是要停止還是繼續,他們就不太可能基於暫時的感受而想要放棄,而當他們決定放棄時,父母也更有可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過於侷限於“忍耐是美德”“堅持是力量”這樣的概念,要隨機應變地應對。為了讓孩子們身心健全,享受學習的同時成長,“不合適的話,就放棄吧!”——您可以這麼確信。
***
關於學習,父母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別有用心”。如果過於追求成果、期待過度,孩子也會看穿父母的用心,起到反效果。說到底孩子的興趣是最優先的。一切應該都從那裡開始,在那裡結束——您的孩子現在對什麼樣的事情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