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感覺自己又重新上了一次小學、甚至初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比孩子都熟悉他的學習內容?如果是這樣,你可要警惕了,我猜你一定是在手把手地陪孩子做作業。
◆◆◆◆◆◆
我接觸過的孩子中,這種孩子不在少數。下面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
王同學,一個初二男生,給人的感覺乖巧懂事。學習中等水平。每次去輔導班上課的時候,都是他媽媽跟著,關鍵不只是跟著接送那麼簡單。他媽媽每節課都在旁聽,做筆記。課後跟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情況。
更為驚訝的是,王同學的錯題集,都是他媽媽整理抄寫的。真讓人汗顏啊!原來每次拿回家的試卷,他媽媽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多時間學習別的,都是自己一題一題地替孩子整理錯題。
她說:“孩子靜不下心來,不願意自己學。從小學開始我就這麼陪他學習。不然考不上高中怎麼辦?沒辦法,辛苦就辛苦吧!”我想說的是,這不只是辛苦啊,這是在害他啊!你能替他一輩子嗎?這是一個全職寶媽的真實寫照,感動自己,卻害了孩子。
▼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在職寶媽的。李同學,小學二年級女生。爸媽都上班,家庭條件優越。由於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僱了一位40歲左右的保姆,專職陪孩子學習。
這位小李同學成績還算可以。保姆介紹說:“她爸媽每天下班很晚,沒時間管孩子,一直以來都是我帶大的。你別看我學歷不是太高,可孩子學校學的知識。我都能給背下來,比她學的好多了。”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帶孩子。她說:“沒辦法,她家就這一個孩子,從小被慣著。學習時有多動症似的,不能專心。都是我提前學會了,我們倆再一起學一遍,帶著她一起背誦。”
保姆比孩子學得都好,是該讓孩子父母高興呢,還是反思呢?
◆◆◆◆◆◆
這是一個急需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的學習,是為了成績還是為了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學校教育的目標真的只是為了成績嗎?我不這麼認為。下面我來說說我對學習目的的個人觀點。
當然,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積累,知識層面就很難提高和突破,所以必須從小就要不斷地學習。這個是最直接也是大眾普遍認為的基本學習目的。
但是我更認為知識的學習只是提升自己的一個載體。而透過學習得到其他方面的發展,才是學習知識的本質要求。
☆1.勤奮
俗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透過不斷得學習進步,能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能只靠聰明,更需要付出努力,讓他體會到勤奮才能進步的真諦!只有意識到這點,以後進入社會才不會浮躁。
而上文的兩個同學,都是大人幫著去完成本該屬於自己的作業任務。是輕鬆了不少,可他不會體會到進步最重要的因素是勤奮。以後進入社會,會更放縱自己,不能腳踏實地地去奮鬥。
☆2. 時間規劃能力(自律)
培養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養成好習慣。每天做好自己的學習規劃,合理分配時間。從小就養成這個習慣的話,才不會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工作以後,也會更自律,更容易做好時間規劃,不至於手忙腳亂。
如果像上面提到的兩位同學一樣,家長把自己的學習都規劃好了,他只需要按照家長的計劃一步步跟著去完成。雖然成績可能提高了,但是時間規劃的能力卻被無形地磨滅了。
☆1.人品
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孩子的童年時期,經歷較少,這個社會對他來說是精彩也是空白的。透過知識的學習,能無形中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2、責任感的養成
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的任務就是從學習中成長,不只是知識的積累。學習可以讓孩子從小培養自己的責任感,這樣以後進入社會,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的角色,承擔起該有的責任。
而上文中提到的兩位同學,他們如果能清楚地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就不會讓父母代替自己整理錯題了。而他們卻認為父母做這些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3、自主獨立的能力
所有事情都要讓父母協助著去完成,時間長了產生依賴感,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學習也是,倘若一直這樣陪伴下去,啥時候他能學會獨立完成作業?
上學不止小學初中,進入高中以後,自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早點鍛鍊獨立學習的能力,到時候怎麼能跟得上學校緊張的學習節奏。
進入社會更是如此,沒有獨立能力,萬事靠別人,怎能獨當一面?
☆1、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知識的持續學習,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一個人學習上的持續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接受新知識。而一味的灌輸知識,不去思考,只會學成所謂的書呆子。面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進入社會才能做到處事不驚。
☆2、磨鍊孩子的意志,提升應對挫折和困境的能力。
步入社會,有太多的未知因素需要去面對。面對困境,是逃脫,還是迎難而上?
而學習是對未知困難提前的預演。學習的過程,是允許你不斷出錯、經歷挫折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早點意識到這點,步入社會,才能正確地面對失敗和挫折,而不至於逃避困難、自甘墮落。
倘若學習過程,父母把所有的困難都幫忙解決掉,自認為給孩子的學業鋪平了道路。可磨鍊意志的機會,不也讓你無形地剝奪了嗎?人生這麼漫長,你能為他保駕護航一輩子嗎?
◆◆◆◆◆◆
家長手把手幫助孩子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當今社會,屢屢出現青少年犯罪事件。這都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
▼
吳謝宇弒母案就是一個悲痛的例證。在眾人眼裡,吳謝宇不僅是個學霸,還是個好孩子,和母親關係也很好。可這終究是外人看到的表象。他的生活被母親安排得面面俱到,沒有自己的自由。整個人生的成長過程,似乎是機械化的運作。情感無處釋放,壓抑至極,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一個北大學霸,就這樣結束了他的光輝。
◆◆◆◆◆◆
所以,大膽地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被捆綁的童年,再優秀那也只是別人眼裡的優秀。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而家長們理解的家庭教育,似乎偏離了方向。學習只是成長過程中的載體,家長要意識到學習的本質。只有及早地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在學習上幫助孩子,而不是捆綁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