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最新的《少年說》中,初一女孩塗思睿走上天台講述了一件十分讓人心疼的事情。

  酷愛文學的她,從三年級就開始寫小說,至今已經寫了56本,長達三十多萬字。

  然而,這一切在爸爸眼中卻不是女兒令人驚豔的文學天賦,反而是成為她偏科的罪魁禍首。

  為了阻止女兒繼續寫小說,他撕了女兒一筆一劃寫出來的三十多萬字,還把所有的課外書全部用膠條封了起來。

  思睿笑著講出這件事,是希望得到爸爸的認同,認同她在寫作上的天賦,而不是隻看到她在數學上的不足。然而,爸爸堅持己見。

  可是就像主持人說的:她以後可能是一個作家,也可能是一個失去夢想的大人。。。

  塗爸爸甚至都沒有仔細閱讀女兒寫過的小說, 就全然否定,在他眼中,女兒數學不好,他就否定了她其它一切長處。

  父母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他們不滿意的地方,並把它放大為孩子的全部。長此以往,孩子從父母這裡接收到的資訊,總是自己這裡不行,那裡不好。

  父母的否定,是孩子成長中一劑最毒的毒藥。

1

否定不是教育,更不是愛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否定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位網友的回答非常扎心:

  “她將你的成功都歸於運氣好,將你的失敗都歸因於不努力。

  她每天都會不餘遺力的打擊你嘲諷你,因為她有一個政治正確——為你好。”

  像這位母親一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不是不愛孩子,正是因為愛, 以至於幾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的瑕疵,對他們抱有太多的期待,希望他們可以過上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他們害怕孩子會因為表揚與讚賞而“飄”起來,所以必須用否定的教育方式來潑一潑孩子的冷水,讓他們可以更加努力。這其實完全是一種成人的思維,要在逆境中成長。

  孩子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堅強,他們在這種否定的愛中,被瓦解了自信,一生都活在與缺點的鬥爭中, 不得解脫。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她給我豐裕的生活,給我溫暖而堅強的家,給我最好的教育和正確的三觀。但是她也給了我可能永遠都溫養不好了的心。”

  有時候,很難理解為什麼父母滿心是愛,卻總是習慣用否定這種方式來表達呢?

  著名漫畫巨匠宮崎駿,用他的動畫溫暖了無數人,卻唯獨在對兒子宮崎吾朗時,永遠都是不滿意。他認為兒子沒有才華,根本就不應該做動畫這行。

  當宮崎吾朗憋著勁拿出了第一部作品《地海戰記》,他毫不顧忌兒子顏面,在眾目睽睽下離場,隨後還寫信公開批評。

  被打擊否定的宮崎吾朗與父親的關係一度很緊張,甚至在訪談中表示,自己有個零分的父親。

  宮崎駿對兒子未必是真心瞧不起,其實他深知做動漫這一行的路有多艱辛。

  他正式出道那年,已經38歲。而在此之前,他都在幕後,畫原畫,場景設計,美術設計,人物設定,編劇,指令碼……動畫的每個環節,他都做過。

  做這一行,不紅的時間會很長,只能等待,而等待的過程是很痛苦的。

  對兒子的否定與打擊,是因為潛意識裡激發了他曾經對等待成名的痛苦。他的否定,其實是不願意接受那個曾經經歷挫折與貧困的自己。

  父母否定孩子的那部分,往往是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那部分。

  但是孩子是分不清父母這些複雜的內心活動的,他們能得到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父母的語言。每一句否定打擊的話都在心裡紮了根。漸漸變成他們長大後自卑,無法處理親密關係,社交恐懼等等問題的原罪。

  孩子前行的力量,永遠來自於父母的肯定。

  就像《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的:“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

2

否定,讓孩子活成了父母否定的樣子

  如果父母總是強調孩子的缺點,把孩子的錯誤常常掛在嘴邊。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是這麼不好,最後反而長成了你討厭的樣子。

  在心理學上,把這一現場稱為“破窗效應”, 即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父母的否定就是對孩子的消極暗示。

  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有一個令人惋惜的少年 Neil。

  童年時的他,活潑可愛,長大的夢想是當宇航員。然而,這個曾經充滿夢想的孩子,卻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從大學退學後,自暴自棄,流浪,搬運工都做過,到後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落魄。

  出生於父母都是老師的家庭,按理說Neil的人生不該是這個樣子。然而原因早有端倪,14歲的Neil訪問中就表現出對自己的否定,他反覆囉嗦認為自己智力平平,怯懦的神態讓人可憐.那個天真爛漫,充滿幻想的Neil在十四歲時已經被殺死了.

  而這一切的元兇恰恰是最愛他,卻也對他苛責最終,不斷否定他的完美主義父母。

  總是被否定的孩子,自卑,沒有主見,也缺乏缺乏嘗試的勇氣。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怕被別人否定而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堅持自己的想法;優柔寡斷、懼怕挑戰、一生難以有所成就。

  於是, 孩子就漸漸活成了父母否定中的樣子,而父母就成了一個最不願意見到自己預言實現的預言家。

  就像戈培爾說過的:“謊言說過一千遍就成為真理”。一個年幼的孩子,當他被父母否定時,又有什麼力量去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不設限,可以有無數種可能呢。

3

活在父母肯定中的孩子活成了一道光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前幾天,姚晨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組照片。一盆乾枯的花與一盆盛開的花束。

  原來,當她前一天的晚上回家時,看見兒子土豆捧著乾花說要給它喝水。看著已然枯萎的花束,她沒有告訴兒子枯萎的花是沒法救的,而是幫助他找來花瓶裝滿水,看著兒子虔誠地把花放了進去。

  沒想到,第二天的早上奇蹟出現了,我們看到了圖中活過來的花束。

  在這件事上,她沒有打擊孩子,用大人的思維去否定孩子的嘗試,而是極力保護孩子的探索慾望。肯定孩子的嘗試值得做的。

在最新的《少年說》中,初一女孩塗思睿走上天台講述了一件十分讓人心疼的事情。

  酷愛文學的她,從三年級就開始寫小說,至今已經寫了56本,長達三十多萬字。

  然而,這一切在爸爸眼中卻不是女兒令人驚豔的文學天賦,反而是成為她偏科的罪魁禍首。

  為了阻止女兒繼續寫小說,他撕了女兒一筆一劃寫出來的三十多萬字,還把所有的課外書全部用膠條封了起來。

  思睿笑著講出這件事,是希望得到爸爸的認同,認同她在寫作上的天賦,而不是隻看到她在數學上的不足。然而,爸爸堅持己見。

  可是就像主持人說的:她以後可能是一個作家,也可能是一個失去夢想的大人。。。

  塗爸爸甚至都沒有仔細閱讀女兒寫過的小說, 就全然否定,在他眼中,女兒數學不好,他就否定了她其它一切長處。

  父母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他們不滿意的地方,並把它放大為孩子的全部。長此以往,孩子從父母這裡接收到的資訊,總是自己這裡不行,那裡不好。

  父母的否定,是孩子成長中一劑最毒的毒藥。

1

否定不是教育,更不是愛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否定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位網友的回答非常扎心:

  “她將你的成功都歸於運氣好,將你的失敗都歸因於不努力。

  她每天都會不餘遺力的打擊你嘲諷你,因為她有一個政治正確——為你好。”

  像這位母親一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不是不愛孩子,正是因為愛, 以至於幾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的瑕疵,對他們抱有太多的期待,希望他們可以過上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他們害怕孩子會因為表揚與讚賞而“飄”起來,所以必須用否定的教育方式來潑一潑孩子的冷水,讓他們可以更加努力。這其實完全是一種成人的思維,要在逆境中成長。

  孩子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堅強,他們在這種否定的愛中,被瓦解了自信,一生都活在與缺點的鬥爭中, 不得解脫。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她給我豐裕的生活,給我溫暖而堅強的家,給我最好的教育和正確的三觀。但是她也給了我可能永遠都溫養不好了的心。”

  有時候,很難理解為什麼父母滿心是愛,卻總是習慣用否定這種方式來表達呢?

  著名漫畫巨匠宮崎駿,用他的動畫溫暖了無數人,卻唯獨在對兒子宮崎吾朗時,永遠都是不滿意。他認為兒子沒有才華,根本就不應該做動畫這行。

  當宮崎吾朗憋著勁拿出了第一部作品《地海戰記》,他毫不顧忌兒子顏面,在眾目睽睽下離場,隨後還寫信公開批評。

  被打擊否定的宮崎吾朗與父親的關係一度很緊張,甚至在訪談中表示,自己有個零分的父親。

  宮崎駿對兒子未必是真心瞧不起,其實他深知做動漫這一行的路有多艱辛。

  他正式出道那年,已經38歲。而在此之前,他都在幕後,畫原畫,場景設計,美術設計,人物設定,編劇,指令碼……動畫的每個環節,他都做過。

  做這一行,不紅的時間會很長,只能等待,而等待的過程是很痛苦的。

  對兒子的否定與打擊,是因為潛意識裡激發了他曾經對等待成名的痛苦。他的否定,其實是不願意接受那個曾經經歷挫折與貧困的自己。

  父母否定孩子的那部分,往往是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那部分。

  但是孩子是分不清父母這些複雜的內心活動的,他們能得到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父母的語言。每一句否定打擊的話都在心裡紮了根。漸漸變成他們長大後自卑,無法處理親密關係,社交恐懼等等問題的原罪。

  孩子前行的力量,永遠來自於父母的肯定。

  就像《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的:“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

2

否定,讓孩子活成了父母否定的樣子

  如果父母總是強調孩子的缺點,把孩子的錯誤常常掛在嘴邊。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是這麼不好,最後反而長成了你討厭的樣子。

  在心理學上,把這一現場稱為“破窗效應”, 即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父母的否定就是對孩子的消極暗示。

  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有一個令人惋惜的少年 Neil。

  童年時的他,活潑可愛,長大的夢想是當宇航員。然而,這個曾經充滿夢想的孩子,卻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從大學退學後,自暴自棄,流浪,搬運工都做過,到後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落魄。

  出生於父母都是老師的家庭,按理說Neil的人生不該是這個樣子。然而原因早有端倪,14歲的Neil訪問中就表現出對自己的否定,他反覆囉嗦認為自己智力平平,怯懦的神態讓人可憐.那個天真爛漫,充滿幻想的Neil在十四歲時已經被殺死了.

  而這一切的元兇恰恰是最愛他,卻也對他苛責最終,不斷否定他的完美主義父母。

  總是被否定的孩子,自卑,沒有主見,也缺乏缺乏嘗試的勇氣。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怕被別人否定而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堅持自己的想法;優柔寡斷、懼怕挑戰、一生難以有所成就。

  於是, 孩子就漸漸活成了父母否定中的樣子,而父母就成了一個最不願意見到自己預言實現的預言家。

  就像戈培爾說過的:“謊言說過一千遍就成為真理”。一個年幼的孩子,當他被父母否定時,又有什麼力量去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不設限,可以有無數種可能呢。

3

活在父母肯定中的孩子活成了一道光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前幾天,姚晨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組照片。一盆乾枯的花與一盆盛開的花束。

  原來,當她前一天的晚上回家時,看見兒子土豆捧著乾花說要給它喝水。看著已然枯萎的花束,她沒有告訴兒子枯萎的花是沒法救的,而是幫助他找來花瓶裝滿水,看著兒子虔誠地把花放了進去。

  沒想到,第二天的早上奇蹟出現了,我們看到了圖中活過來的花束。

  在這件事上,她沒有打擊孩子,用大人的思維去否定孩子的嘗試,而是極力保護孩子的探索慾望。肯定孩子的嘗試值得做的。

3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520不是我愛你,而是5+2等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