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文|月月

前些天,《奇葩說》的命題又一次上了熱搜:家裡不富裕,該不該告訴孩子。

在眾多辯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黃執中的辯詞。黃執中說:

“中國家庭最擰巴的一點,就叫當面拒絕溝通,背後默默奉獻。”

“小時候,不告訴孩子家裡窮,好感動;長大後,孩子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好感動。可是,我們的生活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謊言?”

“其實,父母在對孩子隱瞞家裡狀況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進入一個劇本,這個劇本叫做《我愛你,我為你默默奉獻》的劇本。在這個劇本里他自我感動,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可是,這個行為其實不是愛,甚至不是保護,這種行為是一種攻擊行為。

是啊,中國的父母總是容易給孩子一份“過於沉重的愛”。這份愛,感動了父母自己,卻也成為孩子心頭一輩子挪不走的石頭。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等著孩子感激,而中國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等著父母道歉。因為這種自我感動的愛,孩子承受不起。

01

自我感動的愛,只是一種綁架

曾看過一部臺灣短片,名叫《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的媽媽是一名海歸碩士。結婚後,她為了培養孩子,放棄了原本繼續深造就能得到的教授職位。

為了彌補內心的缺失,她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處處嚴格要求。

孩子稍微不聽話,媽媽就怒吼:“要是沒生你們,我現在也是個教授。為什麼我放著教授不做,在這裡受你的氣啊!”

女兒關心生病的媽媽,可媽媽卻不領情:“你不好好讀書,我怎麼休息!”

女兒上學快遲到,媽媽拿出打車費,還不忘提醒一句:“這些都是我省吃儉用的,好好唸書,不然就不孝啊!”

在媽媽不斷的重壓和道德綁架之下,女兒茉莉選擇了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雖然不長,但卻引起了我們的深思。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過這樣“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呢?

“你一天的補習費我要工作三天才賺得回來,你要不考好,對得起我嗎?”

“我都是為了你,才不跟你爸離婚的。我過得這麼不開心,還不是因為你?”

“為了讓你學琴,我都幾年沒買過一件衣服了,你怎麼可以不好好學,拿個獎回來?”

看看這些為孩子傾盡一切的父母,偉大嗎?當然偉大。可是,這樣的付出會讓孩子快樂嗎?未必。

當你用犧牲自我的方式為孩子付出,內心難免就會覺得孩子是虧欠自己的。實際上,你是用自己的犧牲感去兌換對方的內疚感,並透過這種內疚感綁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被這種沉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02

所有自我感動式的付出,都是變相索取

沉浸在“自我感動式”付出的人,每一個都會告訴對方,自己是不求回報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果真的不求回報,那麼那些自我犧牲的父母們,就不會要求孩子考出優秀的成績,更不會口口聲聲把“孝”字掛在嘴邊了。

事實上,每一個付出了的人,骨子裡都是希望回報的。可要命的是,你的付出並不是對方的要求的,而你希望得到的回報,又是對方給不起,或者不想給的。

於是,這場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就成了一樁“強買強賣”的生意。

從此以後:

你沒有滿足我的要求就是你的不對,因為我對你付出那麼多;

你跟我吵架是你不對、冷戰是你不對,訊息沒有秒回我也是你不對,只因為我對你付出那麼多。

甚至,只要你對我不夠好,所有人就都會指責你,說你辜負了我的一番心意。

試問,這樣的關係又怎麼可能長久呢?

人哪,一旦做某件事不是為了自己,心理上覺得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別人,那麼,索取之心就已經產生了,彼此的關係也已經失衡了。

所以,所有自我感動式的付出,都是在變相索取。當初付出時有多感動,後期索取就會有多用力,在索取不到時,就會有多受傷,多憤怒。

03

在愛他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前段時間參加閨蜜聚會,聊起生二胎的話題。

閨蜜A問閨蜜B,你各方面條件挺好的,為什麼不生呢?閨蜜B笑笑說,因為不想生。

閨蜜A就勸她說:“你要是不生二胎,你的大寶多孤單啊。”

閨蜜B說:“我知道生二胎的好處有很多。但我覺得生二胎這件事會讓我變得不開心。而這種不開心要比生二胎的種種好處更重要。”

她接著說:“我覺得我們不要為了任何人生二胎,因為你在一開始時,就覺得自己被虧欠了。一旦有了這種被虧欠了的想法,那麼,將來在帶孩子很煩很累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怨念,就會覺得當初要不是為了你們,我也不會生個二胎來折磨自己。然後把各種負能量帶給身邊的人。

閨蜜的話讓我們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我們總是想著說為了大寶有人陪伴而去生二寶,可又有誰想過,你的大寶是否需要,又是否能承受得住你這麼大的犧牲呢?

中國的父母,總是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後。殊不知,一個不快樂的媽媽,是永遠培養不出一個快樂的孩子的。一個不會愛自己的媽媽,也永遠無法很好地愛她的孩子。

就像黃執中說的那樣:“如果做某件事讓你覺得犧牲很大,那就不要去犧牲。開開心心地生活,讓自己的幸福感溢位來。這種外溢才是對孩子、對伴侶最好的滋養。”

要知道,一段親密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應該是,有節制地愛別人,無條件地愛自己。

04

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成全

還記得紀伯倫的那首小詩是這麼說的: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來,卻非因你而來。

他與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以愛,卻不能給他以思想,

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的身體,卻不能庇護他的靈魂,

因為他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的夢境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一樣,卻無法讓他變得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不會停留在過去。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權利。而為人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成全孩子,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可是,有多少父母以自我感動式的愛為名,剝奪了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利,要求孩子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

因為父母付出很多,所以孩子就必須考一個父母認可的學校,選一個父母滿意的工作,找一個父母覺得體面的工作,尋一個父母同意的人結婚……

多少父母,拿著自我感動式的付出當籌碼,讓孩子失去了自我,活生生成為了自己的傀儡。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只能成為不獨立的“巨嬰”,最終失去對生活的掌控能力。

而這,真的是為人父母想看到的嗎?

所以,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都能明白:

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感恩。但與此同時,每一份付出的施予者與承受者,也應當出於自願。

請停止那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選擇愛你的孩子,就讓他輕鬆地翱翔,就去成全他飛翔的夢想。不要用這種沉重的“愛”,去壓垮他的翅膀。

共勉之。

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同學過於強勢怎麼辦?——學生困惑我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