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我報名了路遙媽媽的英語+大語文學習課程。很感謝遇到璐瑤媽媽,聽完139個答疑分享,收穫良多。總結如下:
一、學習和思維方面
1、英語的學習
1)參加“21天英語牛媽訓練營”,跟著老師節奏,系統掌握2個方法,並落地、實踐。
2)在學習過程中,不要著急,不要過於追求完美。只要看到孩子每天進步、一天天變化,就是好現象。
3)給孩子一些時間和動力,讓孩子自發地對自己提出要求,家長心態放好,關注前進的方向更為重要。
2、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
1)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伴隨著我們的指導,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強;
2)培養孩子的辯證性思維能力,大問題變成小問題,小問題變成選擇題,將問題進行拆分。不要只看問題表面,看問題實質,辯論性看待問題。藉助課程,父母與孩子一起多想想;
3)孩子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聽父母的,不然會缺乏主見,束縛了孩子,我們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4)藉助歷史的學習,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以點帶面。
3、歷史的學習
有個同事家裡孩子上初二,聽她分享過,現在的歷史不像我們之前一樣直接背答案就可以,而是需要思考,每次完成作業都需要很長時間。現在是大語文的時代,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將貫徹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甚至影響終身。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語文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點點積累,從現在開始每天給孩子聽聽歷史故事,反覆聽幾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講講這個故事,不僅學習了新的知識,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多得。當然,在學習過程不能刻意追求效果,讓學習猶如呼吸一樣簡單。
璐瑤媽媽不僅分享了關於學習方面的答疑,還分享瞭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我認為,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更為重要的。
二、學習習慣
1、內驅力的培養
首先,要跟上群裡的節奏,積極參與搶答,參加獎學金活動,拿到獎的小朋友會很興奮,這是靠自己努力掙來的,
孩子和家長也會受到激勵,從而更有幹勁;
其次,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推廣的人,從一個消費者轉變為分享者,馬上就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變壓力為動力。
試想一下,一個是隻想拓展一下自己知識面,一個是把自己所學分享給周圍需要的人,哪一種學習效果更好呢?
在分享的同時,會遇到信任的人,也會遇到質疑的人,就像任正非在美國打壓華為時所說的,“ 非常感謝美國對我們的打壓!我們的戰鬥力在蒸蒸日上!”
同樣地,外界的刺激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學習。
2、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孩子處於被比較的環境中,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不自信並不是壞事,說明孩子有成長的空間。建立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建立文化上的自信,成為文化上的王者。
培養孩子從正確看待和評價自己開始,有了這種能力,孩子就會自信,並且欣賞別人。
3、寫作業拖拉、孩子發脾氣等
寫作業拖拉要先找到原因,是否是重複的作業,或者不能理解的。如果只是重複性的,適當考慮一下減少重複性的作業,要找到方法,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真的不會,要切實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愛上學習,調動孩子的好奇心,探索能力,讓孩子變成主動式學習。
孩子亂髮脾氣,可以冷處理,等孩子冷靜下來再來一起解決問題,但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很愛她。溫柔而堅定的堅持這個原則,孩子以後遇到問題,就不會只是發脾氣了。
路遙媽媽分享了很多孩子習慣方面的答疑,相比學習成績的提升,我更關注孩子習慣和能力的培養,讓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主動學習、有自信、有良好的思維能力的人,這是她可以終身受益的。
期待後續的學習。
#育兒##職場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