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寫字的情形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二十年前,小學一年級的我剛剛開始學習在田字格里寫字,不知道為什麼鉛筆在我的手裡就是那麼不聽話,一道橫明明那麼短,田字格明明那麼小,可我就是寫不平,那一道橫畫出來比蚯蚓還彎曲。
我媽是非常嚴厲的性格,對於我的"不爭氣",她非打即罵,於是怯懦的我在她的訓斥下沉默地寫字。我爸是比較溫和的,當他看到我寫字的"成績"後,並沒有訓斥我,反而是溫和地寫字給我看,可我沒辦法像他那樣寫得那麼好看,反覆嘗試失敗後,爸爸握著我的手一筆一劃地寫字,可是我更加著急、委屈,哭個沒完。
一年級的我學習寫字的場面慘不忍睹,從那以後我有一段時間非常抗拒和爸媽接觸,尤其是讓他們看到我的作業。
有很多爸媽在孩子剛剛上學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明明孩子很有興趣學習,可是遭受了寫字和畫畫的挫折,就開始逃避,拒絕進行這些活動。
"手把手"教孩子學會自卑爸媽在給孩子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先認清一個大前提——爸媽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思維是固化了的,是經過了常年累月時間的洗禮的,做事方法是追求"結果完美"的,但嬰幼兒恰恰相反,他們是自由的,是天然的,是無拘無束的。
爸媽和孩子對待寫字和畫畫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爸媽更傾向於"做好",孩子更傾向於"快樂"。孩子的快樂,也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1. 現象
"手把手"教孩子的往往會得到一個"孩子丟下筆離開"的結局,當家長看到孩子寫字或者畫畫做得"不夠好"時,總是會從自己成年人的角度去批判孩子的作品,認為那些歪七扭八的字、圈圈點點看不出內容的塗鴉是不好的,如果放任這樣的亂塗亂畫,孩子就會"不學好"。
所以這個時候大人們往往就開始"自作多情"了,他們會靠近孩子,拿起孩子的筆,給孩子們作出一個完美的示範,然後告訴孩子,你要這麼寫、這麼畫才對,明白了嗎?
孩子當然明白,於是乎,孩子就拿起筆,學著大人的作品來進行新的嘗試,結果自然是做不到那麼好,正當孩子茫然地看著自己的作品發愁的時候,大人就進行了更加"致命的自作多情"——他們要握著孩子的手來做示範了。
而當示範完畢,孩子再次進行嘗試時,自然是驚訝地發現,自己的作品還是和以前一樣的糟糕了,這自然就令孩子對自己的手產生了質疑——老兄,你怎麼回事?為什麼做不出那麼好看的東西來?
自然,孩子就會生氣發洩,握著筆一通亂畫,"就是不服了,都是手,你這隻手怎麼就不行",大人看到了,哈哈一笑,握著孩子的手又來了一遍,孩子若是再次嘗試,自然是徹底地"質疑人生"了。
當孩子丟下筆,跟自己置氣的時候,很多大人往往採取兩種態度:要麼是"不想寫啦,歇會兒吧",要麼是"彆著急,再教你一遍"。
這兩種處理方式都談不上有多好,但是不好的引導方式已經產生了,也很難有好的處理方式。
前者屬於冷處理,可以放任孩子冷靜一下,在孩子1-3歲時,對眼前發生的事情記憶並不會很深刻,興許過一會兒就忘了,如果看不到家長示範的那張紙就還算好,至少不會再次造成刺激,讓孩子認為自己有多差勁,這樣過一段時間,或許孩子還能提起興趣再次進行塗鴉。可怕的是很多家長認為"手把手"是一種好的互動方式,因而大聲笑出來,這樣其實是對孩子心靈的反覆傷害,孩子會認為自己被嘲笑了,從而產生自卑情緒;
後者就是非常直觀的一種傷害了,在反覆的示範中,孩子是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的,而這個時候家長還強迫孩子繼續進行練習,要求孩子反覆感受到自己與成年人之間能力的差距,就會產生更加嚴重的自卑,轉而對錶達自我產生了抗拒。
2. 根源
"手把手"的教學方式給孩子帶來強烈的自卑情緒,其原因是非常簡單的,正是因為"寫字、畫畫"這些行為對於孩子的意義與成年人認知的並不相同。
假設孩子是一臺電腦,那麼我們和孩子互動,幫助他們讀書、聽故事這些行為就好像我們向孩子輸入了內容,而孩子自發地去寫字、畫畫的行為,正像是孩子去向世界輸出東西。
而這些輸出的資訊,正是孩子內心的世界,因而這些行為就是孩子在表達自我,當孩子快樂的時候,或許他們會在紙上畫出毫無意義的圓圈,當他們不開心的時候,或許就是在畫叉,當他們開心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把摹寫的漢字筆劃分得很開,像一個手舞足蹈的小人,當他們不開心的時候,或許把漢字寫得疊在一起看不出誰是誰……
在孩子嬰幼兒階段的成長中,繪畫和寫字,並不像我們所認知的那樣,代表著知識和聰慧,它們只是孩子去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當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對於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是比較差的,我們平時可以非常常見到孩子拿不住奶瓶、不小心甩開玩具等等,那麼規範地寫字和畫畫這種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就更加困難了。
但是孩子也是懂得審美的,當孩子將自己的作品和大人的作對比時,自然能夠發現大人的作品看起來更好,自己的看起來很醜很糟糕,受到打擊而自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這些情緒從嬰幼兒時期到小學乃至成年人,都是會觸發的,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動,家長千萬不能覺得"小孩子不懂這些",而疏忽大意。
家長"指導"幼兒寫字、繪畫常見誤區1. 避免過早學習"簡筆畫"和"規範字"
根據上述講解我們可知,讓2-4歲的兒童學會寫規範字、畫簡筆畫,是非常錯誤的一件事,從兒童的生理條件上,是非常難做到的,這是無法突破年齡階段的事情,是沒有辦法強求的,一味地要求年幼的孩子去做困難而精細的事情,是非常不合理的。
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嘗試,去照著好看的字和漂亮的簡筆畫去畫,但是堅決不能夠要求孩子一定要得出"模板"那樣的結果。
2. 戒除"功利心"
在教育理念中,我們其實更加倡導"引導",而並非要求。人的情緒是比較難控制的,不同性格的人對相同的溝通方式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家長對孩子是有很多很美好的期望的,這很正常,但是不能用這種期望去綁架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寄希望於標準的教育理念,因為理念只是從大多數人身上得出的共性因果關係,而並非絕對。
有些家長認為傷害造成也不怕,反正有理論能給孩子糾正回來,只要如何如何做就行,覺得學習了很多育兒理論就有了"靠山",能夠放任自己的"功利心"去隨意傷害孩子的心理,這樣的家長也確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