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聲討遊戲馬的聲音很多,反對聲討的聲音亦不在少數。反對一方的觀點在於:家長的教育監管不到位,導致孩子沉迷遊戲。若要“論功行罰”,家長的責任比馬更大。

說實話我站前者的隊,卻無條件認可後者的觀點。不認可家長們關於沒時間、不好管的搪塞之詞。

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他未來會喜歡什麼、拒絕什麼、沉迷什麼早就在他成長的啟蒙階段定型了。

而很多家長卻在他的青春期階段猛然覺醒,此時過多說教與指責只會惡化親子關係,令孩子產生牴觸情緒,重新再來為時已晚。

關於遊戲,我認為它的本質就是故事。遊戲商為每個玩家量身定做一個驚險刺激的故事,讓你以另一個身份重生,找到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的快意。

這是故事的魅力,也是遊戲開發商手裡的籌碼。

如今的遊戲,其服裝、道具、音響、質感、畫面的美感都達到了美輪美奐的境界,遊戲環節更是驚險刺激,高潮迭起,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代入感十足。

世界上沒有比孩子更喜歡故事的群體了。他們喜歡故事,渴望融入精彩的故事,做呼風喚雨的主角。因此自然而然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來排解現實生活和學習的壓力。

而那些不容易沉迷的孩子,往往能夠分清現實和遊戲,只把偶爾的遊戲當做消遣,不傷身,不傷錢,只小玩怡情。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早點讓孩子明白“故事”的意義和本質——故事千千萬,遊戲千千萬,而我們的人生永遠只有一次。

你在別人編造的故事裡走得越遠,你人生的道路便越偏頗,甚至會滑向深淵。

好故事能夠讓孩子樂在其中,思考在其中,領悟在其中,養成正確的三觀,樹立遠大的志向,直面美好人生。

如果你不想孩子將來沉迷於遊戲,那麼給他(她)的成長打好一個充滿好故事的“底子”,是每一位合格家長的當務之急。

我們小時候聽過最簡單的故事,應該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位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得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位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得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位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得是:從前有座山……”了。

這個故事說短也短,一句話的事兒;說長也長,只要無限迴圈,能說到地久天長。說它簡單,卻蘊含著亙古的真理;說它複雜,那就是你無理取鬧了。

但所有聽過它的孩子,在哈哈一笑之際,都會在心中描繪出關於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畫面,思考生命的更迭和神奇,更領略到故事的魅力。

只有足夠多的故事體量,才能讓孩子明白故事的真諦。領略到故事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瞭解人生,而不是給我們塑造一個虛無的人生。

從另一方面來看,小朋友長大後,關於父母或長輩最好的印象應該是什麼呢?

如果你與孩子有半個小時的獨處時間,不借助任何工具和場地,你能跟孩子找到什麼有意義、有樂趣的事情來打發時間呢?

和孩子一起做什麼事情能夠分分鐘進入角色,使雙方都感到愉快,又能開拓孩子的想象力,在無形中給他快樂、勇氣、智慧和閱歷呢?

魯迅寫長媽媽,從回憶中搜羅出的諸多印象中多是老輩人的陋習,但卻喜歡她講的關於“長毛”的故事,更因為她為自己買《山海經》而感動。因為這是闊少爺難得的精神食糧。

在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裡,小英也有自己的保姆,叫“宋媽”。她會講故事、做鞋子、做棉襖,也會給孩子們唱童謠:“雞蛋雞蛋殼殼兒,裡頭坐個哥哥兒……”

看來在古代,做保姆首先要掌握的技能便是講故事了,這無疑是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最管用的辦法。

保姆尚且如此,父母又當如何?

有人說過:和一個願意講故事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孩子的福氣。

會講故事的父母會在娓娓道來中,把關於是非善惡美醜的棋子,安放在孩子腦海中最正確的位置,永不走樣。

有的家長說這簡單,我去買故事書給孩子看,市面上如今有很多有聲書,孩子可以直接在APP上聽故事……

這些只能說是最簡單的辦法,卻不能稱之為最高效、最優質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故事必須從父母口中講出來才更有質感,孩子們聽完任何一個故事都希望同父母進行一個交流,談談自己的樂趣、感動、疑惑甚至憤怒。

這種溝通方式是父母與孩子互相瞭解的絕好機會,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糾正孩子腦海中錯誤的認知,給他及時、正確引導。

把書上的故事變成自己的語言,用生動的語調和父母特有的溫柔講出來。在那一刻,你會發現孩子看你的眼神是多麼地喜愛和崇拜。

會講故事的父母,永遠不用擔心跟孩子在一起“不知道玩什麼”。

會講故事的父母,永遠不會在青春期時感嘆跟孩子“無話可說”。

會講故事的父母,永遠不需要用刻板的說教來換取孩子的叛逆。

會講故事的父母,永遠是孩子崇拜的物件。

好故事那麼多,我們一起慢慢學,慢慢記,慢慢講吧!因為孩子要慢慢長大。

5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諾獎風向標?最新獲獎名單出爐,華人學者佔據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