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不久前,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斯隆研究獎的獲獎名單公佈了。

今年,一共有128位青年學者獲此殊榮。其中,華人學者18位,佔比達到14%

在獲獎者名單中,國內高校的兩位“大哥大”依舊在保持著領先的地位,清華校友5人獲獎,北大校友4人獲獎。

值得注意的是,除北清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已連續3年榜上有名,成為了該獎項的“常駐嘉賓”,今年共有2位校友獲獎,實力不容小覷。此外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臺灣大學均各有1位校友獲獎。

為什麼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那麼,這個獎項為什麼會被稱為“諾獎風向標”呢?含金量到底如何?這裡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斯隆研究獎自1955年設立起,就由美國斯隆基金會每年頒發1次,主要是為了支援和獎勵奮鬥在職業早期階段的科研萌新們。

主要授予的學科領域有:化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物理學和海洋科學。

令人服氣的是:歷屆獲得該獎項的青年科學家與學者中,已有51人獲諾貝爾獎,17人獲菲爾茲獎,69人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人獲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可見得,這沉甸甸的獎項拿在手上絕不簡單,獲獎者皆被認為是該領域最有前途的青年學者,這個含金量絕對是溜到起飛!

那麼,知識點來了!

除了斯隆研究獎,國內外還有哪些面向青年科學家所設立的獎項?

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之一,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國際數學聯合會每4年頒發1次,每次頒給2至4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

重要的是,這個獎項對獲獎者年齡的“把關”十分嚴格,必須要在該年元旦前未滿40歲,否則只能無緣該獎。

從1936年到2018年,全世界也就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阿貝爾獎

除了菲爾茲獎,在數學界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獎項,其地位也不容小覷,即——阿貝爾獎(Abel Prize)。

說起阿貝爾,不免令世人有一番唏噓感嘆。這位偉大又不幸的天才數學家曾取得的許多“超越時代”的數學成就

可惜的是,在他生前,他的才能和成果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承認。最終,不到27歲便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了。

但與菲爾茲獎不同的是,阿貝爾獎的評選並無年齡限制,主要看中數學成就。

克拉克獎

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 Prize)自1947年設立,由於美國經濟協會每兩年評選1次。

主要用於表彰對經濟思想和知識作出重大貢獻、年齡不滿40週歲的青年經濟學家。

在歷屆的26位克拉克獎章得獎人中,共有9位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比例高達三分之一以上

也因此,克拉克獎有著“小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

奈望林納獎

奈望林納獎(Nevanlinna Prize)是由國際數學聯盟於1981 年所設立,以芬蘭數學家羅爾夫·奈望林納而命名的獎項。

這個獎項每4年頒發1次,主要的頒予物件是在計算機科學的數學方面有主要貢獻者,得獎者同樣有著“不能超過40歲”的年齡限制。

獎章的正面圖案為奈望林納的頭像以及文字,反面的則與奈望林納曾任職校長的赫爾辛基大學有關。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不要急於否定自己,說的人多也不一定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