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著十幾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我希望本著教育的良心客觀公正得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不可否定的是:“孩子學習不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再複雜的問題也有它特殊的結構性。孩子學習不好就是由家庭環境、學校教學、同伴群體、社會風氣等幾個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裡,筆者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首先給大家提出幾個直擊靈魂深處的尖銳問題。
問題一:俗話說“人的十個指頭都不一般齊”,“有的孩子學習好,有的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問題二:從學校教育這個角度出發:咱們國家的教育形式主要以“班級授課制”為主,一個班的人數都在三、四十人左右波動,每門課一般只有一名教師,我們家長朋友輔導自家孩子一人尚且不易,一名教師輔導那麼多孩子,精力怎麼分配得過來,顧此失彼的情況出現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問題三:從孩子自身角度出發:假設在同一節課,孩子們跟本節課相關的知識是否學會了,學會的有知識基礎作保證,沒學會的就在聽天書;各位家長朋友捫心自問,我們自己要讀一本書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還時常走神,您指望一個未成年人在一節長達四、五十分鐘的課堂時間內做到不走神?;孩子們智商有差異,有人能聽懂,有人聽不懂,聽不懂的孩子不就是整節課都在浪費時間嗎?
問題四:從“同伴群體”這個角度出發,貪玩的孩子們混在一起作為一個群體,他們的主業就是一個字“玩”;愛學習的孩子們在一起作為一個小群體,他們的主業就是一個字“學”;愛學習的和貪玩的孩子們混在一起,他們的主業最大可能就是“邊玩邊學”。假如孩子們的群體以“玩”為主,學習不好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問題五:從“社會”這個角度出發,各位家長朋友們心目中的靠山就是“輔導班”,“學習不好找輔導班”的社會風氣蔚然成風,可這種“找輔導班”的選擇對於孩子們的學習來說相當於“飲鴆止渴”的自毀行為。也許家長朋友們嗤之以鼻,不以為然,那請問:“孩子在輔導班學過了,在課堂上還會用心學嗎;孩子們在課堂上沒學會,靠輔導班來補救,孩子們不會產生依賴性嗎?”讓輔導班的學習來替代課堂學習,用“輔導班的短時間”來替代“學校的長時間”,孩子的學習不好不就很正常嗎?
問題六:從“家庭”這個角度出發,好多家長朋友們都認為孩子的學習就是學校的事,其實不然,大家應該都聽過“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吧,孟子的母親為了孩子的學習換三個地方,有的家長卻在孩子完成作業的時候在看電視、打麻將,他只是一個孩子,自控力能有多強?身處這麼糟糕的學習環境,試問各位家長朋友們,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