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大家好,我是Tina。你是否曾經和我有一樣的疑惑,為什麼孩子把課本的內容該讀的讀了,該背的背了,你佈置的練習也都完成了,但是還是看不到太明顯的進步?我想今天這本書可以帶你找到答案。

一、二語習得論

蓋兆泉老師認為,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有兩條路:一條“外語學習之路”,即“學得”,一條“二語習得之路”。“學得”就是有意義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比如“語法翻譯法”和“情景法”。“習得”指透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比如小孩獲得母語能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

二、二語習得論的依據

作者認為,中國孩子英語學得好不好,關鍵就在有沒有“習得”。有多少“習得”的成分。主要有以下三點依據:

1.理論基礎:

“二語習得”是外語教學界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二語習得”理論是在研究“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早期的研究者成為the natural way(自然法)。

研究者們發現,兒童都是習得語言的天才,放在什麼環境中,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那個環境裡的語言。

2. 生理基礎:

成人的大腦已經有較為固定的功能分割槽,兒童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和彈性,一切皆有可能。而語言的建立是以腦細胞之間的連結作為前提條件的。比如,聽到water這個詞的發音的腦細胞,要和主管“水”、“一杯水”、“海水”、“喝水”這些形象和概念的腦細胞建立起連結,人才能理解語言。兒童大腦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在語言處理過程中,可供連結的細胞數量更多也更為活躍,因而孩子較成人更容易習得語言。

3. 孩子學習方式:

在學習方法上,兒童傾向於“隱性”的學習方式。隱性學習是無意識的、憑經驗自動進行得習得,是不受智力影響的。隱性學習通常幫助我們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非語言的“知識”。這兩者是儲存在大腦不同地方的。比如我們看過這樣的電影,電影裡的人大腦受到了撞擊,不記得自己是誰了,但他還會說話。這說明他大腦的“記憶區”損壞了,而“語言區”還是好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語言並不是依靠記憶的“知識”。另外,大腦對隱性知識的處理是自動化的。這點很容易理解,當外語還是學來的“知識”,而不是運用的“能力”時,輸出時,我們很費勁兒。但我們說母語時,想都不用想。

三、二語習得論的主要觀點

通常嚴格意義上的二語習得發生在目標語環境中,這個自然環境有如下四個特點:1)真實語境,2)交際需要,3)大量接觸,4)交流互動。因此能否習得的重要條件,就是能不能模擬這種“處於目標語中”的環境。比如,在日常生活的真實語境中跟孩子用英語對話,上外教課,看原汁原味的英語電影和動畫片,聽英語故事或歌曲,自由閱讀英語書籍,大量聽讀,沒有學習任務,沒有考核,孩子就可以做到“習得”。

“二語習得論”的重要觀點是先大量聽,獲得必要的輸入。在兒童階段尤其應該如此。英語啟蒙是“英語聲音的啟蒙”,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英語語音體系。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建立“聲音”於“影象”或者“情境”的直接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不借助於文字。對應得越好,英語就會越流利。

“可理解性輸入”是“二語習得論”的核心觀點,原則是“i+1”。i是孩子的現有水平,+1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只加一點點的新知,以達到“可理解”。如果所加的東西過多,大大超過學習者的理解能力,那就會像噪音一樣達不到任何效果。這點也很好理解。比如,從現在開始,有人要求你學阿拉伯語,他天天都放阿拉伯語的新聞給你聽,即使聽上一年,你也不可能學會。因此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舊知引新知,迴圈復現,螺旋上升。

“二語習得”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材料的特徵是“大量、有意義、有興趣”。“大量”指二語習得需要大量的接觸和運用,需要時間。而且需要一定時期內集中的時間投入。如果一週只學習兩小時,即使學了十年,也不會有理想的效果。習得沒有捷徑,唯有大量、堅持接觸。“有意義”和“有興趣”,說的是二語學習者必須要對習得的材料感興趣,能聽得懂,看得懂,知道說的是什麼,願意再聽或讀下去。孩子用情感判斷什麼有意義,什麼無意義。這兩種資訊在大腦中是被分別儲存的,有意義的東西不需要反覆背誦,就能夠被重新回憶起來。但如果孩子的情感判定內容沒意思、沒意義,那麼久像有一個過濾器一樣,把什麼資訊都擋住了,進不去。學齡前兒童的注意力只有15分鐘左右,如果情緒讓大腦抵制強加於它的無意義的東西,那麼吸收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說,情感最終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習得是在不知不覺中,在非常愉悅的、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發生的。

“二語習得論”認為,無論成人或兒童,在掌握外語能力的過程中,都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1年。在學習者能把大量的內容逐漸內化,達到一定思維能力和有足夠的自信前,不用逼迫他們開口說外語。讀過沉默期後,有計劃、有步驟的輸出才可以開始進行。作者認為,如果跳過沉默期,過早用外語交流,有可能造成口語“石化”,長時間停留在一個水平。

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母語遷移是不可避免的。兒童學習外語的另外一大優勢在於:兒童的母語還沒有根深蒂固,在自然語境中習得第二語言時,負遷移現象很少。這意味著兒童學習外語,不太會出現成人那種中式英語的毛病。

作者還提到,過了青春期再學外語,學習者的語音就很難達到與本族語相當的語言水平,外國腔很難避免。這一點很好理解,就像小時候沒練過劈叉,大了骨頭僵硬更難劈叉一樣,我們的口腔肌肉和舌頭,如果已經形成了母語的發音習慣,就很難再改變發音位置,把外語的音發準。從這一點說,外語語音是“童子功”。因此作者建議即便是為了語音這一項好處,從幼兒開始學習外語也是值得的。

四、教學啟示

以上,教師可以獲得哪些啟示呢?個人認為,一定要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做到“學得”和“習得”兩大系統相結合。“學得”的部分,在這裡不多做贅述。“習得”應該怎麼落實呢?我自己的做法是除了基於課本和課堂內容的練習,課後還應該有一些輸入練習,以幫助孩子和家長在家創設迷你的英文環境。具體做法如下:

每天都有至少一篇點讀練習,類似於伴魚APP或者少兒趣配音上的內容。

每天看至少20分鐘左右的原版影片。平時我是用分級動畫,寒暑假主要用英語紀錄片來完成。

每週要自己閱讀至少2-5篇的分級繪本。

另外,老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善於蒐集學習資源。佈置的練習儘量給孩子選擇的空間,且不要只侷限於課本。比如上面第三點閱讀分級繪本,老師可以只規定級別,讓孩子在這個級別裡面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來閱讀。

總結一下,今天主要提出了“二語習得論”這一觀點,說了支撐這一觀點的三個依據,介紹了“二語習得論”下的核心觀點,並在最後給出了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從這一理論中獲得的啟示和實踐方法。下次我們會具體分析為什麼孩子英語學不好。下次見。

20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幼兒園學費不平等收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