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
有些家長聽到這樣的評價,會有點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
而且有些孩子聽到老師這樣誇獎自己後,容易變得“心高氣傲”,反而不努力學習了。
為什麼這些“聰明孩子”會這樣去選擇呢?下面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拼圖任務很簡單,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出色地完成了。每當一個孩子完成任務,團隊人員就給他們一句鼓勵或者表揚的話。
一部分孩子得到的話是“你很聰明,在這方面很有天分”;另一部分孩子得到的話是“你一定很努力,才會做得如此出色”。
他們將孩子分為“鼓勵組”和“表揚組”,再進行第二輪的拼圖任務。
第二輪的拼圖任務有易有難,學生可以自行選擇。
這時團隊人員發現,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選擇了較容易的拼圖任務,而被“鼓勵”的孩子中,90%都選擇了較難的拼圖任務。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拼圖任務。這一次的任務沒有選擇,都是統一水平的,但難度較大。
毫無疑問,所有的學生都失敗了,但是兩組孩子面對失敗的態度很不同。
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結果表明:
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而且德韋克發現:
這些覺得自己聰明的孩子常常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這是很多聰明孩子的心理寫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其表揚孩子“聰明”,不如讚美他的“努力、勤奮”,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
其實,“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這句話,會讓家長陷入兩個誤區:
誤區1:老師說這句話有表揚的意思
老師們在向家長反饋孩子的情況時,通常是“先表揚再說問題”,所以老師說這句話,事實上是在提醒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了。
誤區2:孩子稍微一努力成績就很容易升上去
家長們聽到這句話後,常會認為“孩子這麼聰明,以後只要稍微努努力,成績就能上去了”。
可實際上孩子的學習可能存在各種問題,比如:效率低、拖拉磨蹭、學習馬虎,經常看錯題抄錯題等。如果不及時改正,形成習慣後將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一、及時與老師溝通,確定孩子的具體表現,比如是經常上課走神,還是交頭接耳?有問題不可怕,找到辦法是關鍵。
二、將老師反映的情況和孩子進行溝通,切記要溫和地與孩子交談,不要批評和指責,耐心引導,瞭解孩子的內心,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三、瞭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從根源上給孩子助力。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學習,而是孩子確實不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
比如孩子上課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為他的前庭覺太敏感,接收到的資訊太多,又沒有過濾掉多餘的部分,從而導致大腦“超過負荷”,需要支配身體做出的反應過多,孩子就會表現出坐不住、東張西望了。
再比如孩子坐姿不佳、精細動作能力不足,影響到手腦配合,就會寫字緩慢且容易出錯,影響上課效率。
還有很多孩子視覺功能發展不良,不能順利地閱讀,經常錯字、漏字、添字等現象,或者在寫字時經常性的部首偏旁顛倒,看了就忘,常抄錯題或抄漏題等。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全面瞭解孩子的各項能力,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問題,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
感覺統合能力是孩子一切能力的基礎和根基,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感統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記憶力、自信心等,提高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
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奮鬥觀,他的未來才能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