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01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很多錯誤的觀念,甚至有些錯誤的教育理念在中國家長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時代在進步,人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教育理念更需要斷舍離,好的教育理念我們繼續傳承下去,錯誤的教育理念對下一代百害而無一利,我們就要像打掃屋子一樣,早點把它們清出去。

02

到了新世紀,我們提倡素質教育,提倡現代化的教育,下面就說一說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四個錯誤的教育理念,看看你佔了幾個?

一、大的必須讓著小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千百年來我們的傳統教育也將其一直當做教育孩子的範本,讓孩子從小學習孔融“大讓小”的謙讓精神,教導孩子講究兄友弟恭,愛護幼小。

這種“大讓小”的教育理念更多地體現在如今的二胎家庭裡,很多父母,經常會將這一句話掛在嘴邊: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但是,大的就必須讓著小的嗎?

二胎家庭裡,在情感上父母往往會傾斜於二寶,比如老二去搶老大的玩具又搶不過,一哭全是大的錯,父母是非不分因果不論,強迫大的把玩具讓給小的,結果是慣壞了小的,吼壞了大的。

《孔融讓梨》

我相信,大人們的本意肯定是想消除兩個孩子之間的爭端,讓兩個孩子更好地相處,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但這種不分情況的強制要求,不僅會傷了大的,也會害了小的。

大的讓小的,應該是孩子心甘情願地主動選擇,而不應該是大人的強制要求。愛護幼小的謙讓,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而不是被迫。

父母不能用”大的必須要讓著小的”這些簡單粗暴的辦法行事,而是應該在孩子沒受到原則性傷害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尋找關係的平衡點。應該引導大的儘量照顧小的,但不能告訴他必須讓小的。

當然,《孔融讓梨》的故事不是不能學習,而是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不偏愛於小的,至少要同等對待!如果做不到給大的足夠的被愛和安全感,很容易會讓大的產生怨恨的。

畢竟,大的也還是個孩子,由於小的的出現“奪走”了原本完全屬於TA的寵愛、食物、玩具,TA會不自覺地討厭小的,欺負他,父母看到之後只會覺得大的不懂事,為何就不能讓著小的呢。

二、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比自己家的強

“從小我就有個無處不在的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TA從來不玩遊戲、不睡懶覺,天天就知道學習,不僅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而且還琴棋書畫洋洋精通,為啥你這麼差?學啥啥不行?”

我相信,在我們8090後這一代人中,大多數都這樣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過。大家是不是特別痛恨這個無處不在的攀比物件?TA的存在讓父母覺得自己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比如,小時候比聰明可愛,上學後比成績,上大學後比學校,工作後比職業、收入……總而言之,一生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難以發揮自己的潛能,更不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的父母,一般是因為自我欲求得不到滿足所導致的,他們對目前的生活狀態不盡滿意,從而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價值感。

最起碼,優秀的孩子是自己教育好的結果,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

為人父母,肯定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之所以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也是想讓孩子透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知恥而後勇”,以此來激勵孩子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但是,父母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去跟別人家孩子的缺點相比,不僅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磨掉一個孩子最優秀的獨特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質都是不同的。我們要認識並接受孩子之間的差異,眼睛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揚長補短。

有一位哲人說過:“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過去和現在比,現在和將來比。這樣的“攀比”會讓孩子充滿自信和希望,內心充滿前進的動力。

我們是深受“別人家的孩子”荼毒的一代,深知這樣的“攀比”真的只會產生焦慮而不是動力。如今我們也成為了父母,希望不要再把這樣的“攀比”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讓孩子延續我們的“焦慮”。

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三、學習不好,肯定是網路遊戲惹的禍

最近在網上看到“書信”滿天飛,信的內容全是家長呼籲馬化騰關停網路遊戲。這些“書信”一發出來,隨即“一呼百應”,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聲討大軍,馬化騰也因此成了眾矢之的。

這支“聲討大軍”裡有小學家長、中學家長、大學家長,清一色的都是家長,“聲淚俱下”地闡述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從成績優異的“三好學生”到染上游戲癮後無心學習,學習不好,甚至走上極端。

我不玩遊戲,可以說我們家族就沒有人玩遊戲,但是我覺得這些家長一刀切的強盜邏輯很不可思議,沒有手機電腦玩也有電視看,沒有電視看的話也可以在外邊混,為何就是遊戲惹的禍?

在過去那個沒有手機電腦玩,看電視都是奢侈的年代,難道每個孩子都考上清華北大了嗎?只能說每個年代都有差生和優生,差生之所以差,最關鍵的教育來自於家庭,確切地說,來自於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孩子學習不好,不僅沒有自我反省,從自身找原因,還無視根源,隨意扣鍋,這樣推卸責任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在偏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我不否認遊戲確實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心智,但最大的根源還是孩子自控力太差,自控力差的根源還是家長從小對孩子缺少陪伴,缺乏監督,才導致孩子最終沉迷於遊戲。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假設所有遊戲都關了,學生們都會學習嗎?

這個問答瞬間吸引了近4000個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有一個網友的回答很專業,從古今中外闡述了沒有遊戲的背景下,學生們並沒有會學習,聲討“馬化騰關停遊戲”的家長們可以看一看。

也許有人會噴我,說等到我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的時候就不會這麼“心平氣和”地對別人說教了。可是你想過沒有,孩子接觸手機電腦難道不是家長“以身作則”教育出來的惡果嗎?

易中天有句話說得好:想讓孩子愛上讀書,家長請先從自己愛讀書做起。

作為家長,自己不是捧著手機玩,就是白天黑夜地打麻將,然後卻要求孩子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手機玩電腦,天天要求孩子在家好好看書學習,考試考一百分,這怎麼可能呢?

四、長輩說的才有道理,孩子說的都是胡言亂語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不許插嘴,除了認為孩子插嘴是屬於不禮貌的行為外,也認為孩子說的都是胡言亂語。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從孩子嘴裡聽到一些不屬於該年齡段的事情,大人會覺得小孩子簡直是在胡說八道,不切實際的異想天開,就這樣成功的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扼殺在搖籃裡了。

從孩子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個孩子說的話,經常不被重視,長久以往,就會不喜歡跟父母溝通,會產生自閉,甚至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就是“反正你們大人說啥都是有道理的,我們孩子說啥都是沒有意義的,即使說了還是會被反駁,還不如不說”。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強化孩子的優點,這樣就會淡化孩子的缺點。

哪怕孩子說的話確實是毫無意義,家長也不能當場直接否定,可以換個角度肯定孩子,比如誇獎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很棒。

日本有一位兒童教育學家的一向研究曾引起許多教育人士關注。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要高5倍。

現在這個社會浮躁浮華,孩子眼裡的世界,並沒有我們成人這麼複雜,他們總是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地思考。有時候,我們反而需要思考一下孩子說的話。現在的孩子都很成熟,做事直接,說話直接,不喜歡迂迴,甚至很多時候,說的話比大人都有道理。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單純、最不該受到傷害又最容易被傷害的群體。弱小而又敏感的孩子對大人的評價已經可以形成一種心理反應。你的肯定會讓TA心花怒放,你的一句無心的責備,也會在TA幼小的心裡形成難以磨滅的陰影。

03

當然,錯誤的教育理念也不是我們的家長獨創,而是幾千年教育就遺留下來的。這些錯誤的教育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家長,根深蒂固,不是說摒棄就摒棄的。

只能說,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可以慢慢地學習,知道自己對孩子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情,我們不需要自責,而是記住並及時改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才是合格的家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時代如何變化,都要重視家庭教育,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是一種修行。一個孩子需要成長,而父母,更需要成長

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四個錯誤的教育理念,看看你佔了幾個?

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低層次家長喜歡“玩命”給娃講道理,而高層次家長往往用2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