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規定了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
在假期裡孩子一玩手機就玩個沒完,家長幹瞪著眼著急,手機要怎麼管才合適呢?
今天,我作為一位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來跟您分析一下這件事如何處理。
目前來看,在假期裡的孩子不僅要完成規定的作業,也要在ipad上上網課,這其中想要讓孩子和網路斷絕聯絡,實在是困難,越是說越不聽,越是打越是起反作用,這可怎麼辦呢?
原來是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問題,其實玩手機這個問題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1.小時候父母陪伴太少,孩子內心需要一個”電子媽媽“來照顧自己
我弟弟今年8歲,我媽如果自己還有其他事情,或者自己累了,就會給我弟手機玩,確實,把手機給孩子,能讓任何小孩都瞬間安靜下來,但是這種事不能常常這樣做,因為一個是不能讓孩子得到愛的滋養,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體也不好。把手機的陪伴,換成你的陪伴吧!真的,孩子很需要這些東西
每個成年人都曾是孩子,只是只有少數人記得——《小王子》
2.孩子沒有贏的體驗,只能透過“電子爸爸”來彌補肯定
請問各位家長們,你願意支援孩子喜歡的事情嗎?
現在的生活不是之前的狀態了,物質條件都已經過剩了,我覺得能夠聽到孩子喜歡的是什麼這本身也是一門藝術,
請問各位家長們,你瞭解你的孩子現在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嗎?
僅僅讓孩子去學習,換做是你,每天被爸媽逼著學習,你也受不了啊,因為孩子沒有目標,何談付出,何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從小到大都是你逼著,孩子長大了,如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
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講述自己孩子的心裡話
孩子的目標從哪裡來?一個是孩子自己有天賦,可以自己設定目標,再一個,你透過發現孩子的天賦,熱愛所在,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和計劃,讓孩子對於學習重新發現更多意義,比如孩子將來想要當馬雲那樣的人物,你就可以引導他,成為馬雲那樣的人,是不是需要英語很好,不然怎麼跟外國人合作?是不是要數學很好,不然怎麼管理公司的財富?你看自然而然就讓孩子對於學習產生動力了,這麼做才是懂人性,懂孩子的父母,是智慧的父母。
3.父母也玩手機,環境影響了孩子
父母也玩手機,這讓孩子看在眼裡,自己就覺得玩手機也是可以的了。這個事情上,你得提高自己的底線,不要一味地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只有做好了榜樣,制定統一的規則,孩子才會服從你的權威,而不是淫威。
4.無助的父母,把手機扔給孩子,更促成了上癮
手機是把雙刃劍,用得好,行俠仗義,用不好,濫殺無辜,你為什麼會把手機給孩子玩呢?因為你也沒有什麼更好地選擇了,為什麼沒有其他選擇了呢?因為你缺少對於孩子的陪伴,從源頭上講,其實是你的親密關係出現了漏洞,如果小鳥的鳥巢搭建的不穩固是不是如果父母不在,一陣風就把鳥巢吹掉了?一樣的道理,先重新調整夫妻關係吧。
5.原生家庭的底層程式碼影響,你沒有新的模式應對問題,只會逼迫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有舊的結果——NLP12條前提假設之一(NLP是神經語言程式學,探索人的潛意識,語言模式的心理學分支,是一門讓人幸福的學問)
你總是用逼迫的方式要求孩子放下手機,請問有效果嗎?
如果沒有效果,可否換一個方式?
用提前約定好時間,在這個時間是遊戲的時間,但是最好不要玩手機,全家人一起玩一局大富翁,玩一局跳棋。這才是好的陪伴,新的模式
再說一下什麼是原生家庭底層程式碼
這其實是我們從小出生就開始經受父母的影響而形成的模式,也就是情緒模式,溝通模式。你父母溝通大吼大叫,你教育孩子也會大吼大叫,你父母用打的方式來教育你,你也自然而然覺得打孩子是正常的。這才是最可怕的,很多人連自己的問題都意識不到,更別提解決了。
6.手機對於孩子的生理刺激
這一點屬於認知範疇,瞭解即可
手機為什麼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要從多巴胺講起。
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神經遞質,它能夠傳遞興奮和開心的資訊。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獲取驚喜和獎勵,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滿足感,而手機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遊戲通關後的各種金幣獎勵讓人興奮;社交軟體的訊息讓人感覺被需要;娛樂影片則帶來一波又一波的情緒高潮……玩手機的時候大腦時刻分泌多巴胺,當孩子找到這種更加持續、更加令他興奮的快樂時,他自然不想去做學習、鍛鍊這些多巴胺分泌少的事情
你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把獲得多巴胺的途徑從遊戲轉變到學習和成長上(我不贊成單獨從學習角度做教育,教育不是學習成績好就代表你教育成功了。“學畫先學做人”,這句話是我在青島6中的一句校訓,其實家庭教育,品德應該是排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學習成績。
那麼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1.多陪伴孩子,補上之前欠下的“舊賬”
假如孩子童年需要20000小時的陪伴,你只給了2000小時,剩下的1800小時孩子會怎麼辦呢?一個是自卑,一個是對於這個世界深深的不信任,還會在未來他的教育中繼續不陪伴他的孩子,作為父母的你,可能會深有體會,如果你不會陪伴,其實是說明了你的父母沒有陪伴過你,你不知道哪種被關注,被支援的感覺,怎麼能給到孩子呢?
每天安排30分鐘時間,單獨和孩子一起玩你們都喜歡的事情,登山,跑步,聊天,下棋都可以,如果說孩子實在放不下手機,你去嘗試透過和孩子一起玩手機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你去玩手機,就代表孩子是被允許的,而且你玩手機,孩子會覺得你和孩子是一幫的,他跟你的關係會不會好?那肯定的了,那是朋友關係,我也覺得你和孩子是不是有好朋友,好哥們的感覺,孩子能有什麼心裡話能跟你說,這是一個合格家長的標準。
2.讓孩子在多個事情上,多點開花
孩子如果只是在一個事情上做得好,並不會有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在越來越多的事情上有贏的體驗,自我價值感也就爆棚了
如果孩子只是在學習上名列前茅,但是在人際交往上,在愛好特長上沒有亮點,孩子依然會自卑,沒有自信的。讓孩子在各個事情上,同學上,學習上,愛好上,都有贏的體驗,這個孩子也就不會沉迷手機,也就會在未來更容易成功。
3.探索你的原生家庭,重塑印記
提到原生家庭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我父母跟我教育孩子有關呢?
其實關係是很大的,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起點,在原生家庭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愛自己,如何愛他人,學會了做人的方式,告訴你未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去向後看,你會發現,自己孩子的狀態,正跟你過去經歷的事件息息相關,如果你童年經常被打,你可能會去繼續打孩子,這就是順向繼承,如果你童年被打,你堅決不打孩子,也是一種繼承,在心裡學裡叫做反向形成。
童年裡的創傷事件都是大大小小分佈在我們各個年齡階段的,可能7歲這年爸爸打了媽媽,你會有創傷,3歲時和媽媽分離,到姥姥家住了1年也會有創傷,10歲時爸爸打了你,你也會有創傷。
這些創傷就像是膿包,已經化膿了,但是你卻頻頻忽略身體給你的訊號,並且錯誤地解讀了它的用意,你用打孩子,把你的無助甩給孩子,你用管控,讓孩子放下手機,這些問題如果說不去療愈,改變是異常困難的,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孩子的一個舉動給引爆。
看似是和孩子的衝突,其實反應出你小時候的童年創傷
4.重建你的親密關係,系統提升自己
有一本書叫做《愛的5種語言》可以買來閱讀一下,裡面對於提高親密關係有著系統的幫助,
裡面有5種愛的語言,你能否讀懂對方的語言,給他他想要的呢?
愛的五種語言是: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等等。肯定的言語的表現形式是透過各種型別的肯定言語來肯定、激勵對方,使對方感受到愛意,並最終達到愛箱常滿的狀態。比如應用口頭讚賞時,可以透過簡單、坦率的方式與對方交流,最終也會得到回報。同時,也要以鼓勵的方式對待對方,包括鼓勵配偶的潛力與愛好。同時,鼓勵的時候需要有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5.在感覺到自己要生氣發火的時候,心情煩躁的時候可以用正念冥想的方式,快速緩解焦慮
正念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找一個椅子坐在,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並且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如果念頭跑掉了,及時把注意力拉回來即可,每天堅持15分鐘,你的焦慮會大大降低,剛開始可能會坐不住,只要5分鐘先開始,再去增加時間即可。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幫我2個小忙
你好,我是王藝霖,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
曾經的我也在親子關係上叛逆過,迷茫過,每天生活在焦慮和憤怒的情緒中焦頭爛額,沒有辦法,只能選擇逃避。
我經過3年的心理學系統學習,逐漸能看清自己的需求,並找到了一個提升自己的系統方法,現在能夠很好地與家人互動交流了,每天生活輕鬆樂呵,自在。
而且我現在是一名青春期親子關係諮詢師,目前已經幫助100+位家庭成員找到親子關係中的鑰匙,讓孩子放下手機,擺脫網癮,並有一個理想的親子關係。
這就印證了我剛才說的,原生家庭的創傷時間被孩子激發出來了
最近一位成長飛速的家長,也是願意成長的人
如果你有親子關係方面的問題,可以私聊我,每日僅限3位免費諮詢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