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寬容生活,實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若要活出人生的精彩,品悟人生的美好,就當時刻以善良為圓心,寬容為半徑,為自己畫出一個圓滿的人生。
教師是一種神聖的職業,好教師成就好教育。教師的魅力在於睿智,教師的靈魂在於師德,教師的偉大在於寬容。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允許學生犯錯誤,去疏導自己的情緒,去寬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偶爾犯的錯誤,我們應當用寬容將責罰轉化為一種無聲的教育。讓學生透過自我反省,自己去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錯誤。
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這樣寫到:“當你的一隻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優秀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肖川教授也認為:“真正意義的‘好教育’,只能建立在師生之間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所以,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仁慈,是一種欣賞,是一種尊重,是一種期待,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關愛。
渴望認同,渴望賞識,是每一個人深層的精神需要。作為學生,被教師欣賞,是最幸福的事情。賞識理念下的教育強調的是接納,是寬容,是和諧,是幸福。教師充分的賞識學生,和諧的與學生相處,學生將成長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充滿創造力的人。
⒈寬容是深情的期待
二年級⑵班的班主任史教師一上午的時間連續上了三節課。第三節課的下課鈴聲響過,她才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從教室走出來。還沒走多遠,就有兩位男同學尾隨而來還有問題要請教。史教師只好把他倆帶到了辦公室,這樣在幫助學生的同時,也能忙裡偷閒順便喝口水,滋潤一下由於過度勞累而略顯乾燥的喉嚨。就在給學生講解問題的當口,又有一個女學生前來交費,史老師就順手將學生交給她的50元錢壓在了辦公桌的玻璃臺下面。學生的問題解決完後,史老師這才感覺到自己需要方便一下,於是她掩上辦公室的門匆忙向衛生間走去。回來的路上,史老師又遇到了青年教師小李要向師傅請教幾個問題,在師徒熱烈的探討聲中,不知不覺,上午的放學鈴聲又催促史老師該去組織放學了。史老師和小李道別後直奔教室而去。送走學生放學隊伍的史老師回到辦公室準備收拾東西回家,這才發現自己壓在玻璃臺下的50元錢不翼而飛了。
下午一到學校,史老師就問同辦公室的幾個同事,是誰好心將她的錢收起來了?可同事們都搖頭說並沒有注意到史教師玻璃臺下壓著的錢。史老師這才感覺到,那50元錢一定是被人偷走了。偷錢的人是誰呢?史老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首先懷疑的就是向自己請教問題的兩個男生,但又沒有十足的證據來佐證。即使有,又怎麼能直接揭穿學生這一不光彩的行為呢?
下午兩節課後,史老師利用掃除前的時間和顏悅色地對全班同學說:“上午老師丟了50元錢,咱們班有哪位同學撿到了呀?”全班同學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沒有迴應。史老師接著說:“下面是大掃除的時間,同學們一定要利用這個時間幫老師好好找一找,看看掉到什麼不起眼的地方了,如果有同學發現了一定要交給老師。當然,如果有同學做好事不願意留名,也可以在老師辦公室沒有人的時候壓到老師辦公桌的玻璃臺下面。”說完這段話,史老師就轉身回到辦公室,她期待著有學生前來彙報好訊息。然而,一直到下午放學也沒有人來交回那50元錢,這不免令史老師有些失望。
第二天早晨,史老師早早地來到學校,推開辦公室門,她希望有驚喜出現,然而玻璃臺下面仍然空空如也。早讀課上,史老師又對全班學生說:“同學們再仔細幫老師找一找,看看老師昨天丟的錢是不是掉在了誰的課桌裡了?還是在文具盒裡?還是老師壓在了誰的書本里呢?老師的記性可真是不太好了。”聽了老師的話,全班同學一陣騷動,大家都在翻箱倒櫃檢視能不能幫助老師找回丟失的錢。然而騷動過後,仍然沒有什麼發現。就在大家唉聲嘆氣的時候,一個男孩站起來說:“老師,衛生角的垃圾筒滿了,我可不可以把它倒掉了呢?”還沒等史老師答話,男孩已經飛也似的跑出了教室。過了一會兒,男孩氣喘吁吁地回來了,手裡舉著50元錢,高興地對史老師說:“老師,我找到了,從垃圾筒裡的幹吃麵口袋中找到的。”
是什麼讓學生認識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是教師的期待和寬容。著名思想家波普說:“錯誤在所難免,寬恕就是神聖。”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階段的孩童。正如鄭傑校長所言:“如果我們總是那樣充滿著積極的期待,孩子們現在或許不會領情,可將來,只要他們有良知,他們也會感激,不僅感激,而且作為一種精神的火種,他們還會傳遞。”
⒉寬容是智慧的表達
4月1日這天,初中二年級的英語老師陳老師像往常一樣到三班去上課,可今天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陳老師的心中多留了個心眼:因為今天是愚人節,備不住學生會出什麼么蛾子來捉弄老師。走到班級門口,往常敞開的門今天是虛掩著的。陳老師的眼睛往上一瞟,果然發現門框上方放著一個盛土的簸箕,於是她用腳輕輕地推了一下門,一片飛揚的塵土過後,簸箕也咣噹掉在了地上。陳老師撿起掉在地上的簸箕,心裡不免覺著學生的玩笑開得似乎大了些。像往常一樣師生問好後,陳老師開始了本節英語課程的教學。講著講著,當陳老師需要課本領讀的時候,卻發現平日放在講臺上的課本也沒了蹤影。這一定又是學生的惡作劇。只能憑著自己的記憶來教學了,乘機也讓這幫孩子領教一下自己的厲害。班裡的調皮生小吳是這系列惡作劇的始作俑者,他見兩計不成馬上又生一計,站起來對陳老師說:“老師,校長在外面找您呢!”沒想到陳老師根本不為所動,示意小吳坐下,繼續她的課堂教學。新授部分結束後,陳老師安排學生做練習,就在大家專注地做題的時候,陳老師走到小吳面前對他說:“小吳,你媽媽在外面等你,找你有事呢。”小吳哪會想到陳老師是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興沖沖地跑出教室,根本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這才醒悟到自己被老師給愚弄了。從此以後,小吳和他的那幫調皮哥兒們對陳老師佩服的是五體投地,誰也不敢再在陳老師面前耍小聰明,使壞心眼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是什麼讓挑釁教師的學生心服口服?不是教師這一稱號背後的權威,也不是教師的辱罵和恐嚇,而是教師的智慧和寬容。寬容是什麼?寬容是一種依託於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寬容不是放任、不是縱容,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寬容意味著尊重、信任、理解和公正。只有寬容才會使教師在處理事情時更加理性、智慧和人文。
⒊寬容是仁愛的流露
威廉是一名體育老師,他試圖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掌握“run(跑)、catch(抓住)”幾個詞的用法。這節課他拿來一個籃球,讓學生排成兩隊,依次傳球並跑到另一隊後面,威廉不停地喊run!run!catch!catch!學生很投入地做著。忽然,一個調皮的男生非常用力地把球砸向一女生,威廉跑過去一下子抓住了球,非常生氣。要知道,這可是在教室內,這一動作是很危險的。中文助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威廉如何處理。學生很快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等待著老師訓斥。很短的時間,威廉恢復了表情,把孩子喊過來,手把手教這個男生傳球,這次學生傳得很好。
“Good! ”威廉伸出了大拇指。
冰心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每個學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細閱讀的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如果學生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生活在寬容中,他就學會了理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好的教師,即使在他責備學生時,也時刻記著不能讓他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寬容學生的錯誤,並不是軟弱、妥協,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使學生有反思的機會,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把外在規範的約束變成自我的壓力,進而轉化為動力。
寬容是師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