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這一週來,和不少同齡孩子媽媽交流娃兒的事情的時候,談到的更多是準備上小學的事情。想想自己小時情況,在對比現在的孩子,真的太幸苦了,孩子學習道路上干預的苦,和父母對學習環境及現實社會問題憂鬱的苦,在大城市中擁有好的教育資源地段父母更是牟足勁兒讓孩子飛得高點快點兒而費勁心思……而我也是。
2021年秋孩子就要上一年級了,當媽媽內心多多少少都有些擔憂:1,孩子學習習慣問題(幼兒園快樂遊戲學,然一年級強調自律專注力,擔心孩子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2,興趣班開拓思維觀學與直接提前幼小銜接提前學(矛盾中,又希望孩子快快樂樂自然過度到一年級,又擔心孩子起跑太晚,自信不夠);相信很多適齡兒童父母都曾為這個事情苦惱,當然我也是其一。如何看待幼小銜接的問題,如何培養好孩子學習習慣的問題?依然成為父母心中這一時期較為焦躁的事情。
因為這個事,我至少提前一年的就開始與當時適齡兒童父母進行交流取經,也看過不少關於文章報道……最後迴歸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出現焦慮情緒。這些情緒的由來,並不是孩子學習能力差或心理有疾病,而是同一批孩子的有些父母在幼兒園階段就介入,開啟小學學習模式,脫離幼兒園生活,為孩子做好保障,像常說的做飛機,效果非常明顯。二是,一些孩子在外人面前平時表現就是各方各面比較優秀,而且她們也沒有去學過太多這方面的提升,對比起來,感覺自己孩子差距太大了,3,現有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式,從網上或生活中過往的孩子學習經驗上,作為家長很擔心的是:1.減負,減負孩子實質是勞累家長,如佈置一些超孩子能力範疇作業,讓父母越俎代庖(如讓孩子展現表達,演講能,用PPT來脫稿,這事孩子起初自己知道怎麼做,還是老師教會孩子學習PPt這只是一個二年級的家長分享案例,老師用意是好的,問題是家長得自己開班孩子學做PPt,要不然家長幫做,傳統的手稿,圖畫方式在這代孩子身上已經不適應);2,老師教的知識點滿足不了應對考試內容(問題還是出現在減負上小學生平時作業也並不多,到考試時,一些內容卻遠遠高與平日所教,如果不給孩子買題海或上輔助班,在3年級之後孩子學習差異就很大);3,迫於大城市裡的教育資源和分班行為規範(很多明文規定禁止,但現實中還是存在這種套路和方法可尋)……由於種種焦慮不安,只能透過各種方法試探前進著。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快樂學習成長,也是耗盡心力,可是孩子她是個體,有著獨立思維觀和認知能力,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和個性,不能完全掌控聽任與你。大班階段是她學習理解交際能力突發猛進的時刻,這個時期主見性,求勝慾望強,開始享受自己的世界,過往的學習或興趣班已經習慣。像我這種矛盾型家長更要學會自愈,學會自省和換位,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情緒或行為都是與自己對抗的……在理解孩子與現實的幼升小問題上,我終於釋懷了,我沒有提早把孩子送去幼小銜接,但也沒有像佛系家長那樣,能放下心來隨孩子心走,我是這樣做的,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首先:培養好孩子生活學習好習慣或規律。如,周計劃,靈活制定好每週的學習和複習,興趣擴充套件,娛樂親子時光,生活作息習慣(好習慣養成靠的是全家人一起堅持✊,過程中當然要有陪伴,激勵和承諾)。我們週末至少有一天是自己做主。
其次:思維方式和獨立思考很重要,不少家長為了減壓孩子面對新問題的不自信的心態,她們想著提前瞭解小學得內容當作預習,當上課的時候當作鞏固,考試當作複習去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壓力,這種有好有壞,好的是,孩子能一直堅持到底雖然費了一些時間成本,但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相反,如果你不足夠了解你孩子現階段需求及學習心態,加壓去讓她過早深入,這個過程孩子痛苦父母也心累,甚至孩子會提前厭學,得不嘗失。這個時期的父母對待孩子幼小銜接問題,不光要做選擇還要學會判斷,甚至還要傾聽深入觸控孩子內心。鑑於前者出現對比的案例,我選擇讓孩子提升思維方能力,選擇一些教學風格比較輕鬆愉快,且不佔太多時間網上思維類課程來提升孩子表達能力,邏輯思維,判斷能力,輕鬆學,但佈置的作業,必須當日必。小學語文其實就是原始積累,多讀些繪本講講故事是很有必要的。而小學數學則是對數感,邏輯文字,空間形象的理解,我的方法是:1分鐘數感題量練習,多玩一些智力遊戲(代換,7千巧板,9色格遊戲),教孩子認讀題目規則……等等。
最後,身心健康最重要。身體素質好,心理健康很多事情都會慢慢跟進上,上學之後,孩子更多時間會放在學習上,戶外運動、興趣班、親子娛樂會相對減少,但不能少,這個非常重要。只有孩子運動量夠,睡眠質量好,營養不缺,心情舒暢,給予的關愛和陪伴夠,孩子學得開心反應更靈敏。透過這些方式就是給孩子一個適當的“出口”,讓豐富自己的情商、輸出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安靜時,仔細梳理一番孩子出生到現在,其實每次都過得戰戰兢兢,害怕傷到,累倒孩子,但我卻有還是低估了孩子生長的能力,其實他們比我們小時都厲害得多,我們經歷的雖然他們沒歷經,但他們經歷的我們那時未曾體驗過,成人有時他都會找出口開卸下疲憊不堪,更何況他們還是個孩子,有點情緒波動也正常,過後,也不影響他探索新知的步伐,別把他出口也封了,那麼慢慢地,想找他回來也難……
尊重任何與孩子協商後的結果,堅持對的應該一起堅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