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年級的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對於“叛逆”來說,這是大多數青春期孩子的專有名詞

經常會有家長說孩子小的時候很懂事,乖巧,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可自從上了初中,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老是說我嘮叨,說一句就厭煩我,摔門走開,我為他做了那麼多,還不領情。

其實這是親子之間互動模式的改變。

在兒童時期,親子之間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一般都是孩子服從父母的權威,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很少有衝突。

到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形成了既依賴又反抗關係。

由於這個時期子女心理機能發展迅速,趨於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心裡開始表現為獨立性和依賴性、開放性與封閉性、渴求與壓抑等錯綜矛盾的特點

在這個時期,孩子和家長之間因為認知的差異、價值觀的不同、意見的不合引起公開行為的對抗和對立,產生了心理衝突,所以經常被家長認為是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叛逆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點:

一、學業引發的親子衝突

青少年與父母發生最頻繁、最激烈的衝突,是學業和日常生活的安排。

家長的理由多集中在對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堅持,有些的家長直接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示不滿,家長希望孩子多學習,少娛樂,少浪費時間。

有的家長從小對孩子實行生活包辦,代管陪讀。結果孩子上了中學,也離不開父母這根柺杖,想放手也放手不了。

有的家長說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我就在身邊陪他寫作業檢查。現在一放手沒人管他,他成績肯定下滑。

其實就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導致孩子能力的弱化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家長並沒有及時主動地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做出適當的調整,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老辦法管孩子。

這對於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講,這樣違背了內心的需求,感受被管制的不自由,受挫的家長以為那是孩子叛逆造成的。

而家長除了“鎮壓”,似乎別無他法,親子矛盾悄然萌生,衝突也在所難免。

二、所謂的“早戀”也會引發親子衝突

當前早戀現象在初中、高中普遍的存在。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第二性特徵迅速發育,對異性產生了一些好感,願意和異性交往。

你會發現這一時期的孩子頭髮洗得比以前勤了,穿衣服也乾淨了,時刻關注臉上有沒有痘痘。

孩子們接受外界資訊廣泛,受媒體的影響也很大,青少年時期出現早戀,是老師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也是最敏感的話題。

其實與異性交往不一定發展為早戀。

中學生的早戀,並非是真正的戀愛,所謂的“早戀”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和攀比性、是一種青春萌動躁動的現象。

但是一些家長和老師視早戀如洪水猛獸,一看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有的老師一方面把他們打入另類,當做問題學生,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控制影響,怕他們起了的壞的帶頭作用,這樣反倒是適得其反。

也有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而成了真的早戀。

這不,有一個高一的學生蕭蕭,從媽媽的書桌上發現有一封已經拆開的信,上面卻寫是自己的名字,他很納悶地問媽媽。

但媽媽強硬地表示,這個女生的心思多,說是學習,其實是約會。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蕭蕭的媽媽對他的“早戀”問題進行了轟炸教育,所以他十分反感。

從此只要有了煩心事就告訴這個女同學,終於有一天,蕭蕭把表達了愛慕之情的字條,給了這個女生,於是他們就熱戀了。

這就是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逼著孩子走向了早戀。

許多家長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了?為什麼以前的小綿羊變成了現在的小刺蝟?

這就是由於孩子漸漸長大,青春期身體的發育和心理的變化帶來孩子行為的變化。

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甦醒自我的意識增強,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開始用自己的大腦審視自我他人以及周圍的世界,用批判懷疑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再事事順從父母。

孩子希望父母能民主平等地對待他們,希望尊重他們,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他們渴望獨立自由。

但是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卻停留在孩子的少兒時期,還在沿用以前所謂的說教、嘮叨、命令、嚴格等教育方式。

也從來也沒有想過這種方式有什麼不妥?正因為家長缺少反思,所以認為問題出現在孩子身上。

家長用不變的教育觀念方式去應對變化中的孩子,致使越來越多的家庭引發了親子間的矛盾和衝突,越來越多的孩子叛逆。

教育專家李子勳說:“關係大於教育,要用成長和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教育方式大於教育內容,親子教育的關鍵不是教育,而是率先改善家庭關係。”

在改善親子關係上,緩解親子衝突,家長儘可能做到以下5點來緩解親子間的衝突

1、變管制為尊重

青春期是中學生身體和心理迅速發展期,生理上的成熟是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成就感,渴望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利,如獨立自主權、隱私權、發言權等行為標準。並渴望變換社會角色。

因此,家長要把這種心理需求看成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儘量少管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家長的角色從指導者變為輔助者

2、變說教為身教

說教容易變成教訓,因為說教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孩子必須得聽。

但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樣和示範的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說給孩子聽,

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多做。

3、變命令為商量

有的家長喜歡命令孩子,以自己的意願作為行動的方向。

而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懼怕家長的威懾,對這種強制性的命令開始陽奉陰違,或者公開反抗,家長與孩子商量是對孩子的尊重。

如果換成商量的方式,用溫和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就可以緩解親子衝突,會有建設性的良好的親子關係。

4、從臺前到幕後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於指揮孩子成長,孩子大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移到幕後,讓孩子上臺主演生活,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

給孩子成長的心理空間,自主選擇的權利,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如果不讓位,孩子要麼就不長大,要麼為了自身成長的需要用叛逆對立來表示抗議。

5、學會溝通,學做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說話很衝,無緣無故和你對抗,這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一個特徵,教育專家董進宇說:“理想中的親子關係應該像朋友那樣彼此知心,互相關心,把人性尊嚴平等放到至高的位置。”

所以家長要學會包容孩子,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和孩子交流。

親情永遠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儘管在一些時候親子間的互動會有這樣和那樣的矛盾,只要父母保持平和的心態,再叛逆的孩子也會在親情中迴歸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