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從小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我,懂得禮儀之邦的為人處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給我的孩子,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首先,從古詩文入手,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底”。

從小喜歡古詩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五言絕句和七律,無論韻律還是格調,都容易背誦,給女兒教《唐詩三百首》和宋詞。小學畢業時就會背誦古詩文200多篇(首)。還給他講解一些淺易的文言文,比如《司馬光》《將相和》《刻舟求劍》《晏子使楚》《王戎不取道旁李》《少年中國說》,等等。

兒子四歲半,悟性很好,給他教短一些詩詞,他總是改編,有一次給他教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第一遍他按照原詩背誦,第二遍他就改編成了:白日依山盡,黃河披大地,他說,他見到的黃河就是披在大地上的,滔滔朝著東海洶湧奔流。我說,你這樣改編詩句,以後上學默寫詩詞都是錯誤,咋辦呀?兒子說,那就把作者寫成齊寶!我哭笑不得。於是想到了一個辦法,給他教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詞比較長,他一週就背會了,再也沒有改編。這首學會了,又給他教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不但背會,而且很快就會唱了。

其次,要注重“整體滲透,潤物無聲”。

平日裡,我很注重“整體滲透,潤物無聲”。吃早飯臨睡覺前,我會放詩詞的朗誦,作為歌曲聽,引導孩子利用碎片時間全方位認識優秀傳統文化。週末帶他去紙中城邦,讓他對漢字文化有些感性印象。先叫他認“天地人,你我他”,接著是“金木水火土”和“對韻歌”,等等,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記得女兒小學時週末最喜歡去書店,購買一些她喜歡的書籍,我給她參考一些經典書籍,不時融入諸如諺語、成語、故事、傳說等傳統文化元素,讓孩子接受日積月累的薰陶。小學六年週末晚上我和和茶的朋友舉辦了讀書會,將傳統“詩教”方法應用於實踐的讀書會中,重視誦讀、會意與感悟,讓孩子在朗讀中感受漢語和古詩文之美。六年的《國學經典》《道德經》,詩詞散文等等的誦讀,讓孩子們充分融合在傳統文化的美感中,享受經典。

經典的傳統文化更能體會“家國情懷”、“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文化之根”、“以史為鑑”等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價值。讀書會調動了孩子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對傳統文化初步的欣賞能力。

現在孩子的學習古詩文都是經典,覆蓋面較寬,《詩經》、先秦諸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散文筆記、戲曲小說均有所兼顧。不過,即使是優秀的古詩文,也必然帶有所屬時代的特點,可能有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成分。讓孩子整體感受、讀懂讀通,讓學生得到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薰陶,隨著年齡的升高,逐步學會鑑賞與分析。

最後,根據孩子的特點,把“轉化”和“創新”意識融入傳統文化

有一天讓女兒給兒子講《鳥的天堂》、《城南舊事》、《貝貝熊》、《故都的秋》,等等,兒子更願意聽姐姐講,並從中體味傳統文化所培植的美學精神,讓傳統文化融入我們現代生活——這種“轉化”與“創新”意識,無形中就在兩個孩子的心田發芽了。

我上大學時學習的是外國文學,給孩子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輕視外國優秀文化,外國詩文,科技、科幻、哲思等方面的文化知識。有的還特意安排中外文化比較,比如讓女兒講講《聊齋志異》的《促織》和卡夫卡的《變形記》;《道德經》和《哈姆萊特》,女兒還閱讀了蘋果的《喬布斯傳》等等,在加深文化自信的同時,培養尊重多種文化的意識。

在傳統文化的轉化與創新方面,不能認為多讀古詩文沒有實際用處,同時也要警惕一味“復古”的做法。傳統文化的轉化與創新,要服務於當前,著眼於未來。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家長要學習、轉化和利用的其中的精華。

立己達人的社會關愛,崇德弘毅的人格修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以及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大同等觀念,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可以繼承、吸收和轉化。

孩子背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和諧”、“公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傳統價值觀中體現了當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此同時,家長要思考哪些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價值有矛盾,要用批判性思維去辨別和篩選,這是一件要特別慎重對待的事情。比如,“孝”是傳統文化核心價值之一。若要繼承“孝”的價值原則,把這個觀念引入給孩子時,要結合一些經典故事,透過經典,讓孩子有所批判和分辨,我們應當繼承的是人倫之“孝”,是作為“行人之始”的“敬”和“養”。

100多年來,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問題上,以現代文化為立足點,既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又放眼吸收優秀外來文化。繼承傳統、轉化傳統。家長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重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需要我們付出持續的努力。只要有這份心並持之以恆付諸實踐,總能不斷進步,越做越好。

4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才華橫溢、年輕有為!26歲陳杲任中科大特任教授,回到祖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