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可以率先在原深度貧困地區逐步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實施高中階段免費,“給予更多貧困學子繼續受教育的機會”;為每一個新脫貧家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或高等職業技術人員。王學典表示:“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必須堅持發揮教育在根本上改變人類命運的作用,透過教育拔掉窮根,植入走向共同富裕之根。”
普及12年義務教育,得到很多網友支援。事實上,在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全國、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這一目標時,就有不少人把這理解為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以及普及12年義務教育。但普及高中教育,與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不是一回事,與普及12年義務教育更不是一回事。
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不只是經費問題,更重要的是高中發展戰略調整,只要我國還堅持高中階段教育分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就不可能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就必然會存在中考,以及中考後的分流問題。因為義務教育有強制、均衡、義務、免費等基本特徵。在既有普高,又有中職時,如果取消中考,實施就近入學政策,誰讀普高,誰讀中職呢?
從高中階段教育看,我國所有農村學生上中職校,都已經享有全免學費以及國家中職助學金政策,而且,所有初中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後,只要想繼續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都可以接受。另外,為減輕上普通高中的經濟負擔,我國中西部多個省份都已經推行了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也就是說,不管上普高,還是上中職,都無需出學費。
因此,推進12年義務教育,從經費角度看,並不是問題,因為這些地區已經實施了12年的免費教育了。真正的難題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還要不要堅持普職分離模式,要不要在中考後對學生進行分流?如果繼續堅持普職分離模式,即便高中全免費,也不可能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而如果取消普職分離模式,那所有普高和中職校就將合併,組建為綜合高中,這為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但綜合高中的問題在於,是變為純普高模式,還是普職平等發展?
取消普職融合,建設綜合高中,高中既有學術課程又有技職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再選擇進學術性綜合型大學,還是進職業院校。這是比較理想的模式,假如所有綜合高中都做到均衡發展,就可以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取消中考,所有初中畢業生直接進入對口的高中學校求學。
但結合我國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以及社會輿論對升學目標的追逐,取消普職分離建綜合高中,很可能很多綜合高中,只強調發展學術課程,而忽視技職課程。就如一些地方已經在中職基礎上建設的綜合高中,基本上是中職普高化,所有中職生學習的是普高課程,準備參加普通高考。於是,中等職業教育很有可能就此消亡,所有高中都變為普通高中了。這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並非所有初中畢業生,都適合接受學術性普高教育,我國每年普通高考中,各地都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只考100多分、200分,就反應出學生巨大的差距;二是在升學導向下,雖然所有學生都讀了綜合高中(普高),但能進學術性大學的學生還是隻有那麼多,必定有超過半數的學生進高職院校,如果學生們都對職業教育缺乏認同度,那我國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從何而來?
這也是我國依舊堅持普職分離的原因,但其存在的問題,是用招生計劃對初中畢業生進行強制分流,確保有部分學生讀中職。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職的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都約佔高中階段總招生數和在校生數的40%。而由於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中職的辦學質量問題,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分流到中職,農村孩子上中職後,也存在放棄中職的情況。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筆者贊成實行普職融合的方式,這一方面可消除中考分流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家長制造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也為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奠定基礎。綜合高中的學術性課程教學可實行分層教學,至於職業教育的問題,這需要透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來加以解決,在社會破除唯學歷論,形成崇尚技能的氛圍後,所有綜合高中,都會重視開設技能課程,也會有更多學生選擇技能課程,並參加技能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