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一到學習就精神不濟,愁眉苦臉抓耳撓腮,積極性非常低。
因為相比起電視和遊戲,學習相對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無法吸引孩子,也無法調動孩子大腦的開心和興奮,以至於他們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還有一些家長髮現,當孩子寫作業不專心的時候,提醒、批評甚至是責罵,短時間會有效果但很快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有些孩子越罵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對學習更加厭惡,甚至對家長產生了對立違抗情緒。
這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調動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產生了緊張、害怕、厭惡等負面情緒,影響了注意力的發展。
我們會發現,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課節奏是非常有特色的:
比如有的老師正式講課前會活躍一下課堂氛圍,喚醒孩子上課的熱情,提升教學效果;
有的老師會在課程當中有節奏的提問孩子,側面提示孩子集中注意力......這其中是蘊含了科學道理的。
研究發現當人們變得興奮時,體內會釋放出腎上腺素等激素,大腦能促進神經遞質的分泌,輸送到大腦“杏仁體”中,調節情緒和記憶區域,也能調控人的注意力,最終會改變一個人吸收與記憶事物的過程。
日本神經科醫生在西多昌規在所著書中,將專注力分為積極專注力和消極專注力。
積極專注力:
當孩子在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時,就會受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影響,讓他們能體會到完成後帶來喜悅的報償性體驗,給他們帶來幸福、自由和能力充沛的感覺,讓他們心情愉悅。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
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在興趣培養過程中,孩子很容易會受多巴胺影響,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消極專注力:
當我們遭遇到恐懼和危機時,大腦會源源不斷分泌正腎上腺素,在大腦和身體中起著激素和神經遞質的作用。
正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一種激素。當人體經歷某些刺激時,如興奮、恐懼,就可以分泌這種激素,使心跳與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從而增強力量、提高反應速度。
在大腦中,正腎上腺素增加了喚醒和警覺,提高了警惕性,增強了記憶的形成和恢復,集中了注意力。
孩子在考試時的學習效率有明顯提升,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受到了正腎上腺素的影響。當我們看到危機時,我們會進入緊張的戒備狀態,注意力緊緊盯著危機。
文章上面提到老師在課堂上使用一些方法來促進孩子認真聽講,對應的分別就是積極和消極專注力。
積極專注力由我們的快樂驅動,比如活躍課堂氣氛,讓孩子產生興趣,主動聽講;
消極專注力由我們的恐懼和痛苦驅動,比如當孩子走神時老師點名提問,孩子情緒變得緊張,害怕自己回答不出來會被老師批評,那麼他們就會不得不去努力聽講。
1.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原理是透過儀器訓練讓孩子的腦神經細胞,逐漸習慣在枯燥的環境下產生適量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和腎上腺素)並保持穩定。
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針對性定製方案,多點位的訓練方式能夠更為精準、綜合性的鍛鍊大腦神經網路,從生理上讓大腦養成高效用腦的習慣,讓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2.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不可能永遠維持相同水平的興奮度和警覺程度,處於不同的時間、面對不同的任務,都會影響孩子的最終表現。
對於簡單任務而言(圖中虛線所示),興奮感會將表現水平推向一個趨於平穩的高度;而對於挑戰性較強的任務(圖中實線所示),適度的興奮能得到良好表現,而過度興奮會對錶現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也可以參照競思的心理認知訓練去幫助孩子,對於學習任務一定要合理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
心理認知訓練中會充分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強弱、日常學習表現等綜合因素,去幫助孩子科學安排任務,合理穿插安排。
讓孩子能夠張弛有度,大腦既能得到合理放鬆休息,又能夠保持一定緊張感,實現交叉學習,這不僅更能激發孩子的執行力,同時能夠讓大腦保持一個更加良好的狀態,以清晰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3. 透過飲食增加多巴胺
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身體需要有酪氨酸才能產生多巴胺。酪氨酸是一種氨基酸,當它進入體內時,會被送往大腦。
負責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會在其它酶的幫助下,將酪氨酸轉換成多巴胺。例如:乳酪、魚、肉、穀物、乳製品、豆類、大豆。
4.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運動
運動過程中,大腦中會產生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控制壞情緒、衝動以及攻擊行為。運動過程中,大腦還會產生多巴胺,會讓孩子感到興奮、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