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新學年起,將進一步嚴控學生作業總量,並嚴禁學校向家長佈置作業或批改作業。
作業佈置的問題引起了教育部的密切關注,更切實到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日常。教師們將按照教育部要求,更加註意自己的教學行為,佈置作業時肯定會適中適量。
說實在話,作為教師誰都不想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不想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每次佈置作業前,教師們都會在心裡衡量一下學生多少分鐘能完成,儘量做到佈置典型題、少佈置重複性作業,可是,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不是接觸一次就能熟記於心、靈活運用的。特別是像小學裡語文中的字詞、數學中的計算、英語中的單詞等不進行反覆練習,就不能牢固掌握,所以,某些重複性的作業是避免不了的。當然,作業的佈置要靈活多樣,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素養的提升。
一般情況下,教師不會給家長佈置作業的。只是偶爾讓家長籤個字。比如,家庭作業完成後,家長隨手籤個字,費不了多長時間。有家長說平時工作太忙,或者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他們不識字沒法簽字。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會強迫學生非簽字不可。只要作業能按時交,不簽字也沒關係啊。
有人說,教師不給家長佈置作業,而每天陪孩子寫作業,不就是變相給家長佈置作業了嗎?
這種說話,我不敢苟同。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陪伴的!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伴孩子一起成長呢?
一、認識到陪伴的含義
陪伴是陪同、伴隨的意思。作為家長,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白天,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家長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只是晚飯前後的幾個小時內。因此,家長要珍惜這段與孩子增進感情的幾個小時。而在這幾個小時中,家長與孩子不是形影不離,可以各做各的事。
我也曾是一位家長。兒子小時候,每晚回來做作業,不是背課文、寫生字,就是做數學題等。兒子做作業時,我並沒呆在一旁,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著他,而是該幹嘛幹嘛,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兒子作業寫完了,我也把飯做好了。然後,家人一起吃飯,兒子給我講他和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講今天上了什麼課,感覺怎麼樣……飯後,兒子拿作業讓我簽字。我看了一遍他的作業,確認完成後,隨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其實,許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的。
晚飯後,孩子作業完成後,家長的家務也做完了。這段時間要安排好,孩子可以輕鬆玩會兒,讀書、畫畫、下棋等,在孩子玩這些時,家長不要玩手機、看電視、打麻將,可以和孩子一樣拿本書來閱讀,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這就是陪伴!
二、教會孩子養成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
陪伴,不是時時管著孩子,不是事事替孩子去做。
孩子做作業時,遇到孩子不會讀的字、不理解的詞,家長不要張口就來告訴孩子答案,要告訴孩子自己查字典,瞭解字的讀音和字的意思;
當孩子問這道題怎麼做時,家長不必直接告訴孩子算式怎麼寫,得數是多少。而是要引導孩子再讀讀題目,找出已知條件以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啟發孩子尋求解決的途徑。讓孩子試著獨自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入手,一步步往前推,直至問題解決。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引導、在於啟發,在於在做作業時,培養孩子獨立學習能力,培養孩子獨自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
從孩子入學時就這樣做,讓孩子逐步養成自覺寫作業的好習慣。獨立作業習慣養成後,孩子在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就不會第一時間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爸爸,這道題怎麼做?”“奶奶,幫我準備好鉛筆和作業本了嗎?”“爺爺,幫我整理好書包吧?”等等
孩子自覺寫作業的習慣一旦養成,不需要家長操心,孩子自己就能能把與學習有關的事情處理好。
三、教會孩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
有的孩子寫好家庭作業後,大聲喊著:“媽媽,我作業寫完了”,拔腿就走,跑出去玩了。在孩子的認知裡,作業就是給家長寫的、給老師交的。只要寫好了作業就萬事大吉,不管不問了。
其實,寫作業不是家長的事,也不是老師的事。寫作業就是學生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是學生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極其重要的事,而且是必須完成的事。作業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因此說,學生有必要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
至於有家長說給孩子檢查作業、幫孩子在作業本上簽字,費了家長很多時間和精力。我覺得既然寫作業、檢查作業要讓孩子自己來完成,家長不應替代,也不可替代。不然,考試時怎麼辦?誰來替孩子檢查?所以說,平時在寫完作業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檢查一下,看有沒有錯誤?有錯誤自己改過來。”只要孩子認真看,他自己就能發現錯誤,並及時修改過來。然後,家長簽字。
簽字前,如果看到孩子題目有錯,又沒改過來的題目,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仔細檢查了沒?孩子會馬上意識到作業有錯誤,立刻拿過來再檢查,直至完全正確為止。遇到孩子真正不會的題目,家長可以幫孩子查詢原因,分析一下是因上課沒注意聽講拉下了知識點,孩子屬於題目有難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獨立寫作業,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都要從一年級開始。早日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家長早日“解脫”,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根本不用家長費時費勁,也能做得很好。
教師不讓家長在孩子作業上簽字。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就可以不管不問孩子學習情況了嗎?你能完全放心把孩子的學習交給學校,自己當甩手掌櫃,不管孩子成績如何?
相信許多家長都做不到的。
畢竟,高考的指揮棒沒變,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還是以高考成績決定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要關心孩子學業的。
關注孩子學業問題,就要從孩子平常學習入手。平時學習不好,考試成績就不會好。所以,家長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平時孩子對知識的接受和作業的處理上。
再者說,家長又不能經常跑去學校,到教室看看孩子課堂表現,只能從孩子作業的對錯來衡量知識的掌握程度。那麼,在作業或試卷上籤個字,不是理所應當的嗎?這可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他的前途關乎著自己家庭的幸福和未來。因此說,即便老師不要求,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要關注孩子作業的。這並不違背教育部公佈的條例。
四、陪伴孩子,經常與孩子在一起
家長可以不批改孩子作業,不在作業本上簽字。但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思想動向和行為做法。
孩子在家時,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談心,拉近彼此距離。家長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小孩子可以洗一洗自己襪子,擦擦桌凳。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房間,洗自己的衣服,幫家長做些事。
家長經常帶孩子參加室外活動,郊遊,打球,跑步,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平時注意觀察,發現孩子情緒不對,及時詢問,以便解決問題。家長要尊重孩子,與孩子朋友般平等友好相處,是父母和子女的最佳方式。否則孩子與家長不親近,到了青春期逆反,家長問也問不了,管也管不住了。
五、珍惜陪伴孩子的好時機
現在,出外打工、擇校選校現象的出現,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家長出去打工,孩子跟著祖輩生活。有的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學習,根本沒時間陪伴孩子。
即便家長不出外打工、孩子也不去寄宿制學校,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就是小學、中學這短短的十多年。孩子到了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孩子有了自己家庭和生活工作圈,別說陪伴孩子,就是打個電話、發個影片都是越來越少。
所以說,能陪伴孩子時,儘量用心陪伴,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形象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樣!
今天,我在《特別文摘》2021第一期卷首語中,看到題目為《媽媽今年九歲》的文章。作者的這個題目來自於一位小學生的發言。小女孩在發言中介紹自己的媽媽說:“這是我的媽媽,她今年九歲。”看到這句話,很是驚訝。繼續看下去,才知道小女孩說得很有道理:“我生下來之前,她還是我的媽媽。從我出生開始,她就成了媽媽。因此,我九歲,媽媽也九歲。”讀到這裡,眼前一亮,可不是嗎?哪個人生來也不是父母,有了孩子才當了爹媽。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也在成長,學著如何做父母、做合格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要經過不斷的學習,父母的成長也是經過不斷的學習。”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父母陪伴孩子,是父母對孩子身體、心智成長的呵護,是情感與情感之間的交流碰撞,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溝通,更是生命個體與生命個體的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