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對美好的憧憬
教育內卷化帶來的影響可謂是深遠的,但是很多人分不清楚“內卷”和“競爭”之間的關係,甚至認為內卷就是競爭,所以我們見到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師,都對教育內卷化的提法嗤之以鼻,他們認為市場經濟之下教育競爭是非常正常的。
競爭,確確實實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常見的,用“過度競爭”描述“內卷”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為“競爭”和“內卷”的推動力量和行事標準是完全不相同的。
競爭,必然有競爭目標。在當下,一部分家長送孩子讀書是有憧憬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遺餘力地給孩子提供各種教育資源。可以說讀大學到讀一個好大學,然後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都算得上是一種正常的“競爭”,這種“競爭”在恢復高考以來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良性”的。家長和同學之間大都是互相幫助提升自我,競爭的過程是“愉悅”的,參與教育競爭的學生和家長很少感受到痛苦,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收穫的快樂。
內卷是對淘汰的恐慌“教育內卷”則不一樣,很多家長深知自己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但仍然透過各種方式把孩子送到大學裡面,這個時候家長們並沒有“競爭”的喜悅,因為他們深知即便自己的孩子讀了大學依然無法在學術方面有所建樹,甚至連一個對口的工作可能都找不到。但是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學業成績不好而被“淘汰”,也就是說“教育內卷化”的推動力量則是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的“焦慮”和“恐懼”。很多家長根本無法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喜悅,更多的是對孩子是否在教育中被“淘汰”的“恐懼”。也就是說,教育內卷化的推動力量並非是教育競爭下的“成就感”和“收穫感”,而是非常負面的情緒“恐懼”。
每當孩子們學習成績出現波動的時候,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總是會恐嚇學生“不努力就會被淘汰”。家長、學生長期被“淘汰”的恐懼情緒籠罩,以至於在學生教育中經常出現一些情緒性行為,或者恐慌性“報班”,或者歇斯底里地辱罵毆打孩子,或者阻止孩子們之間進行的互相幫助甚至正常交往……
可以說,教育內卷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恐慌性情緒”在蔓延,家長們除了一點點望子成龍的憧憬之外,更大因素則是被教育“淘汰”的焦慮和恐慌。
可以理解恐慌性內卷,但不應該接受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教育不選拔怎麼辦?這種觀念還是沒有區分“競爭”和“內卷”,當我們把選拔性教育當做“淘汰性教育”的另一面的時候,選拔性的競爭就會演變成淘汰性的“焦慮和恐慌”。從競爭中的共同進步逐漸演變成“提高一分幹掉萬人”的損人利己。
教育內卷化的恐慌情緒逐漸讓那些比較淡定的家長也不得不被捲入,我們可以理解在被恐慌和恐懼情緒支配的家長可以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比如過度地討好老師,比如為了得到一個好老師不惜干預學校的正常的人事安排,比如說自發自主地去“殘害”孩子的童年的快樂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我們可以理解這種“教育淘汰”下恐慌所支配的情緒化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這種“教育內卷化”的結果,如何破教育內卷化依然是每一個有識之士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