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人到中年,牛津哈佛咱是沒戲了,去看看倒不是沒可能。自己有了孩子,總覺得有些好奇,該怎麼教育孩子,他得多優秀才有能力邁入這些名校,這些名校又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教育理念是大學的靈魂,一流名校的教育理念揭示了他們教育卓越、人才輩出的原因。瞭解一點名校的教育理念,多少會給我們在日常孩子教育中帶來啟發。

牛津

先了解下“教育理念”這個詞

教育理念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中式、西式,佛系、雞娃、快樂教育等等,日常我們常聽到的這些詞,就是我們教育理念的一種體現。無非不是那麼明晰,實際實施內容可能比較空泛、隨心而已。

名校實然(實際)的教育理念是他們教育工作的最高組織原則,而應然(理想)的教育理念則提供了奮鬥的願景與理想,並關照著教育實踐的方向。不同的是名校能做到知行合一,而我們則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教育理念雖然見諸無形,但實際上在名校歷史發展中引領著他的發展與變革。同樣,對於我們個體來講,教育理念可以在生活中指引我們教育孩子的大方向。

牛津-圖書館

名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先說明一下,這裡講的理念既包括牛津、哈佛這些古典大學,也包括麻省、斯坦福這些現代大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概覽。

培養英才

毫無疑問,培養領袖式人才是各一流名校追求的首要目標。“讓每一個學生擁有才智以及具備成為良好公民和英明領導者的必備性格”,這是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雪莉·蒂爾曼的話。

牛津

舉個例子,到目前為止,牛津大學為英國培養了4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6位首相,86位大主教和18位紅衣主教。

牛津、劍橋和哈佛這些古典大學歷史悠久(特別是牛津,唯一一所千年歷史名校),早期都是教會學校,講神學,用來培養牧師的,後期透過不斷自主不自主的變革,最終成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大學。牛津大學更是首創了導師制和學院制。

需要說明的是,牛津大學特別重視培養政治人才,據統計,在1900~1985年間,英國受過大學教育的972位部長中有455位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議員更是多不勝數。

為了培養英才,名校以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為導向,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教學上嚴格要求。

這個跟我們今天大多數的父母沒有太大的差別,不少雞娃的爸爸媽媽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說明我們大多數孩子已經具備了英才的基本標準,有差異的主要是後面幾點。

牛津-食堂

注重道德的培養

大學的光榮在於培養完全有教養的人”——紐曼(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是現代重要的高等教育思想家,畢業於三一學院,著有《大學的理想》)。第一所現代大學——柏林大學的奠基人威廉·馮·洪堡說得更直白: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科學的探求,二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

其實我們老祖宗看得更透徹,往往用“德才兼備”來要求後人,更是把“德”放在了“才”的前面。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德行往往跟一個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關,一個人如果德不配位,才行再高又有什麼用?

劍橋

所以我平時有意識讓孩子多讀點兒聖賢書,養浩然之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來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一個孩子如果胸中有了家國情懷,心繫天下,當然可以百折不撓,篤定前行,無懼成長中的艱難險阻。(試問這樣的孩子,還會被一個小小的手機遊戲迷惑嗎?手遊我也吐槽過。)

斯坦福

崇尚自由

“讓自由之風勁吹”,這是斯坦福大學的校訓,當然這個自由是在學校範圍內的。名校因為有優越的物質條件,充足的辦學經費,以及讓人頂禮膜拜的大神級導師,這些給了他們崇尚自由的底氣和勇氣。

這種自由,一個是老師教學的自由,比如沒有太多的科研壓力。一個學生學習的自由,比如可以自由選課選時間等。再一個就是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學校有較大的容忍度。

對於目前的中小學生,基本上不具備這些自由的條件,而且本身也是班級式授課,較少涉及到個性這一塊。那麼這裡就體現出家庭教育這一塊的重要性了,家庭教育正好是孩子個性自由發展的好天地。

哈佛

家庭要想孩子充分的自由發展,其實也不容易,一般得具備三個條件:有知、有錢、有閒。看看我們身邊,很優秀的,特別是全面發展的那種孩子,一般都擁有了上述三個條件。

那象我這樣普通家庭能做什麼?我的一個原則是,在安全沒問題,不違反道德的情況下,在能力範圍之內,孩子想做什麼都不反對。

普林斯頓

注重人文教育

大學應該培養的人不是有缺陷的專家,而是有全面智慧、廣泛同情心和自主判斷的人”,這是哈佛大學前校長洛厄爾的話,另一位前校長博克也曾指出,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大學教育目標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讓學生享受豐富多彩的人生,是大學教育的責任所在。

在學科專業不斷分化發展的今天,重科技,輕人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少孩子,從小就早早放棄了很多人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語數外,其他課目不聽不學。以前我讀書的時候也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

由於目前我們高校的選拔只憑高考“分數”這一個指標,直接導致一些孩子畸形發展,智力極高卻不通人情,不懂世故,心理空虛等等。

麻省理工

教育不是車間裡的生產流水線,製造出一模一樣的產品,而是開發、挖掘出不同孩子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

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是知識發展邏輯的自然展開,他們如同鳥之雙翼,不能偏廢。離開了人文教育的滋潤,科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可能是沒有靈魂的經濟人;沒有科技教育的支撐,人文教育也難以培養出能夠解決社會生產和生活難題的現代人。

知識背後的很多東西是相融相通,相得益彰的,《中庸》中主張,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認為博學多識就可達到出神入化,融會貫通。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更注重培養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

現在我們很多地方已經在施行中考改革,加入了很多人文科目的考試,這多少也是為將來高考做準備。所以無論你願不願意,最好從小就要開始注重孩子的人文教育,更不能無腦噴教育改革。

柏林

開放包容

這個不多說了,要成為世界一流名校,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其次積極開拓國際間的教育交流和學術合作。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首先當然是視野要開闊,切不可只關注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是班級的第1名,很好!但同時要問一下自己,這個年級有幾個班?這個學校在當地是什麼水準?當地在全國又是什麼水準?最終,如果孩子非常優秀的話,是要到國際上去競爭的。

其次當然是和但凡能接觸到的優秀孩子、老師多交流,校內的,校外的等等。

耶魯

最後小結一下

最近看了下幾所世界一流名校的發展歷史和教育理念,忽然發現他們的理念很能打動我,比如以德為先,重視人文教育等等,而且很多地方與我們老祖宗的一些樸素育人觀念一致,忍不住寫一寫。

高考現在只唯分,這肯定是有問題的,但目前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喜的是中考各地的改革已經開始,相信不久高考也會有所運作。仔細思考中考的改革,其實與名校們的教育理念也是相通的。

時代在發展,國家也越來越強盛,就會更有精力和經濟實力來做好教育這件事。無論是為了將來的考試也好,還是真正為了孩子的幸福也好,是時候真正把行動落實的時候了,比如重視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人文教育等,而不只是關注文化知識的學習。

6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學校應以什麼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