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聯合釋出《關於切實做好2021年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到2021年年底,學校、幼兒園食堂、學生餐配送企業基本實現“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學生午間、課後的活動納入校內全時段管理,校外就餐實行外出請假制度,嚴禁學校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小飯桌”的經營與合作。
當然,《通知》裡的內容比較多,而媒體的標題還是比較有意思,還是主流媒體《北京青年報》起的名字叫做《北京嚴禁學校參與社會“小飯桌”經營》。看了這樣的題目,筆者心中不忍一驚,這意思是此前是允許學校參與社會“小飯桌”的經營與合作?再仔細想想,當然不是了,此前肯定也是不允許的,這個《通知》自然是再次強調了嚴肅性,對個別學校可能存在的做法進行一次警示。這就好比是公辦學校教師的有償家教問題,此前也是一直不允許的,只是還需要三令五申提出要求才行。為什麼呢?因為市場一直就在這,教師的待遇也不是很高,有需求然後有供應,自然就是一拍即合的事情。儘管老師並不是坊間傳聞的那種上課不好好教而是課後再補課賺錢,實際上更多的是一些孩子自己不好好學習,讓家長不得不再花錢單獨補課,但是,這很容易抹黑教師群體,自然應該禁止的。
學校參與社會“小飯桌”的經營與合作問題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在北京的城六區的公辦學校可能還體會不到“小飯桌”存在的必要性。因為隨著這幾年教育部門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城六區的教育主管部門都有專門的食品安全科管理學校的食堂。因此,好一點的學校都有自己的食堂,而且也做到了嚴格把關,甚至是“明廚亮灶”,孩子們吃得很不錯,當然價格也是不錯的,即便是條件不具備的學校,給學生們訂的營養餐也是正規合格的餐飲企業配送的,還是能讓人放心的。但是,不要忘了,北京可不僅僅是有城六區,還有遠郊區縣,那裡的學校可不一定就有這麼好的條件了,尤其是還有很多進京務工人員的解讀子女,往往會選擇更便宜一點的用餐,這個時候社會上的“小餐桌”就應運而生。
如果不是因為年前順義的這次疫情,我想“小餐桌”也許還不會這麼被重視。而在春節前順義被感染的這個七口之家已經成為了順義那次疫情的罪魁禍首,婆婆和兒媳經營小餐桌,造成432人成為密切接觸者。就像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介紹時說的“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暴露出順義區一定範圍內仍然存在中小學學生中午到校外用餐午休、部分割槽域辦園點不足等問題”。但是實事求是地說,目前除了條件很充分的地方之外,全國很多地方的家長來說,社會的“小餐桌”的確是一個有效的銜接手段,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的問題。這也是前不久教育部提出,各地要推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切實解決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的一個動機之一吧。
質量過硬,儘管到位的“小餐桌”自然無可厚非,那也是家長目前的一種不得不做的選擇。但是,如果學校參與請的經營或者某種合作,自然是應該禁止的。一方面,出了食品安全問題之後容易責任不清;另一方面,也難免會存在著腐敗問題的出現。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到無經營資質、存在食品安全隱患、衛生條件不達標的場所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