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背後,都是經濟生活的需求所催化。
撰文 | 信口說
1831年,年輕的托克維爾在美國旅行,這裡的教育氛圍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在給友人的信中,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同世界其他地方相比,這裡的人們很少擔憂大量的人因教育超出了他們的機遇,而給一個國家造成麻煩。他們堅信,知識是我們擁有的克服群體之間差異的唯一保障。
此時,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教育變革——公立學校運動正如火如荼展開。
19世紀20年代起,賀拉斯·曼推動了全美境內的公立學校運動:建立地方稅收制度,興辦公立學校;頒佈義務教育法,實行強迫入學;透過免費教育手段,普及義務教育。
公立學校運動的背景,是美國蓬勃發展的工業革命,一方面對勞動力提出了文化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為公立學校的建立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逐漸壯大的工人階級,也為爭取教育權進行積極的鬥爭。這極大地推動了美國19世紀初等教育的發展,也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助力。此後,公立、免費的義務教育制度被世界各國陸續採用,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格局。
每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背後,都是經濟生活的需求所催化。
01 技術引發效率革命,需求升級引發產品迭代回溯歷史,每一次行業革命均源於技術的突飛猛進。
1980年,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出版。40年過去了,這本書激起的思想浪潮依然衝擊著人類社會。在書中,托夫勒將人類發展史劃分為第一次浪潮的“農業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工業文明”以及第三次浪潮的“資訊社會”,每一次浪潮的到來,都對人類社會進行了巨大的改造。每一次產業和時代的變革,都是對供需效率的極大提升。
第三次浪潮中,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行業進行了持續的效率提升。時空的壁壘被破除,創新的網際網路公司在變革效率的同時,不可阻擋地成為了巨頭。同時,效率變革會引發兩波明顯的供給升級,產品從無到有和從有到好的迭代,背後是使用者認知的改變和需求的升級。
網際網路技術在中國的興起之初,百度提供了中文搜尋技術的從無到有,連線了人和資訊。騰訊則用網際網路化的產品改變了人與人之間資訊傳遞的方式。百度和騰訊都從在不同層面上,將資訊的傳遞效率大大提升了。而張一鳴則是洞察了人性背後對於資訊需求的升級,不但開創了資訊找人的先河,更用短影片的方式,縮短了資訊傳遞的路徑,讓資訊的豐富性得以增強。這樣更符合人們新需求的產品也瞬間讓位元組跳動跳出了騰訊和百度的包圍,迅速成長為了第三極。
網際網路的資訊時代,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得到了重構。淘寶和京東憑藉網際網路技術變革傳統購物的商業鏈條,重塑了“人貨場”的關係,提升了人與物匹配的效率,一個憑豐富的產品滿足多樣化需求;一個憑快捷的物流、優質的服務,都穩居在中國電商的山頭。一二線城市是率先被變革的,而隨著線上購物越來越普及化,低線城市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也被激發了出來。拼多多敏銳地發現了這批新的規模化需求市場,一場“五環外”的反攻開始了,讓拼多多成為繼阿里、京東後的另一個電商巨頭。
技術創新帶動行業效率提升,而隨之而來迅速崛起的需求升級,才是真正的機遇。
在PC時代之後,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裡,洞察使用者,挖掘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小紅書、聲網、B站……網際網路的變革程序還在繼續。
而線上教育,也開始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展現出巨大的力量。
02 始於效率:從無到有的上半場,迅速培養使用者習慣古老的教培行業的供需主要有三個環節:老師(公司)向市場做營銷推廣,部分使用者轉化付費,老師給學生授課完成交付。供需過程相對簡單,沒有複雜的中間環節,對於效率的提升也主要體現在這三個環節。
雖然,網際網路和大資料能夠幫助營銷推廣和付費轉化更精準,但線上技術提升學習效率,核心的還是在授課環節:
第一,師生匹配效率提升。
線下因為地域限制,一個老師只能服務於其所在城市的學生,更多時候是方圓十公里內的學生使用者。而轉到線上後,一個老師可選擇的學生群體瞬間成倍數擴大,同時學生也有更多的老師選擇,供需匹配效率提升後,也伴隨著雙方群體數量的快速擴大。
第二,讓學生能匹配到更優質的學習資源。
一方面,是教師。教培行業最核心的問題是優秀的師資資源永遠是稀缺的。傳統線下模式的市場選擇中,少數優秀的老師都集中在大機構和一線城市,而三線以下城市的教培市場,幾乎是名師空白區,下沉地區的付費能力也有限,這和偏遠地區永遠缺老師是一個道理。
另一方面,是更優質的教研和內容。譬如,在少兒英語方面可以對接到大量的國外優秀師資來與原版的教材搭配,讓國內的孩子享受到更加領先的國際教學理念和原版內容。
因為,效率提升背後,巨大的機遇同樣存在。從商業角度來看,線下分散的市場在線上實現高度集中後,更容易在各細分賽道跑出寡頭。從行業角度看,集中度更高後,更容易實現上下產業鏈條協同,降低邊際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從市場來看,機構將打破地域上的天然優勢,更好地比拼教育產品的品質和效果。
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使用者願意使用線上教育產品的前提下,所以線上教育的上半場階段,核心是從無到有。
這是一個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商業模式從無到有的試驗,幾乎是要創造一個新市場,要完成使用者習慣從無到有的培養,使用者規模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
所以,這個階段,規模和市場份額是第一競爭要素。
從無到有的上半場,由於線上大班和1對1模式更容易成功匹配師生,有利於規模化的擴張,而小班模式需要考慮同一班學生水平和接受度的一致,匹配難度和實際中的各種突發調整會更加複雜。所以先跑出來的線上教育公司,都是以這兩種模式為主,例如線上大班的猿輔導、跟誰學,線上1對1的VIPkid、掌門1對1,這是由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所決定的。
而市場需求一旦被激發,需求和供給也會相互推動著行業快速成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線上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是574.9億元,而2014年這一數字則突破了千億元。截止至2019年,我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3468億元。
“線上教育的滲透率,在萬億級的教培市場裡,未來能佔到20%-50%的滲透率。”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曾對一家媒體這樣表示。
而這一資料也因為疫情的原因提前完成,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教育行業滲透率尚不足20%,而受疫情帶來的網課體驗影響,2020年行業滲透率已然攀升至50%以上。
使用者規模方面,中國科學院《2020年中國線上教育網課市場白皮書暨2021年前瞻報告》顯示,2020年3月,我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已達4.23億。
03 忠於需求:從有到好的下半場,培優+小班未來可期隨著使用者對線上教育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線上教育上半場的拓荒時代已經結束,下半場的核心進入到了從有到好的階段,展現出來明顯的需求升級。
而這場需求升級將會帶來新的市場份額劃分,且比網際網路產品更明顯。
因為,線上教育與一般網際網路產品有本質的區別,網際網路產品一般是當即交付,培養使用者習慣是關鍵,留存下來的使用者,會很難撬動。而線上教育的交付是長週期、效果顯現慢,消費者在選擇時是難以判斷區分的,所以大規模的營銷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隨著市場教育的成熟,使用者對線上教育產品和服務的認知提升後,開始有判斷和選擇,教培服務最終是要看效果的。同時因為轉換壁壘低,即使某家機構在上半場積累了大規模的使用者,一旦效果需求沒有被滿足,使用者也會用腳投票。
以線上教育的第一個開啟的戰場——線上少兒英語為例。線上教育解決了線下優秀外教稀缺的問題,但由於教學場景化減弱,也遇到了孩子“坐不住、不感興趣、不願開口說”的難題。所以,這個階段的產品重心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大量機構都將產品定位於啟蒙,在產品設計上追求遊戲化和娛樂化。教學模式以帶讀、跟讀為主,讓孩子可說”,學習效果聚焦於“聽說”能力。
而隨著使用者線上學習習慣的養成,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也開始反思英語學習效果——遊戲化的課堂,孩子是否能真正學到東西;機械跟讀的方式,是否能讓孩子具備全面的英語能力。
使用者需求升級到更追求切實效果,從側重“聽說”和“興趣啟蒙”,到注重“聽說讀寫能力”和純正的“英語思維”甚至是能力帶動校內外考試成績的提升。
這些需求正符合了線上少兒英語品牌——鯨魚外教培優的教學效果。讓曾經被質疑“培優”太小眾的鯨魚,在3年間,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沒有任何品牌廣告的支援,僅靠口碑驅動增長了30倍,去年9月實現了單月1.5億的營收,首單UE盈利15%的好成績,也讓鯨魚在線上少兒英語小班課賽道跑到了第一名。
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曾接受媒體訪談時透露:
比拼燒錢的規模,我們肯定是沒有優勢的。我們的優勢是堅持英語培優的教學效果。2020年,我們超過66%的新增學員,都曾在其他線上機構學習過英語。
其實,鯨魚的培優定位和雙巨頭之一的學而思在創業初期的定位很類似。一度被行業人士認為過於小眾,市場做不大,但現在我們看到學而思三千億市值。究其原因在於培優定位樹立是教學效果的口碑,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只為尖子生服務。這也讓部分教育媒體推測,未來“培優”可能會成為各細分領域的教育終局。
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表示,看好鯨魚的“培優”市場。首先,“培優”是以效果和選拔為目標,顯著差異於少兒啟蒙英語的開口說話,這也使得鯨魚可以覆蓋K12階段學科學習需求;其次,“培優”是更高效的教學方法,捨棄照本宣科、跟讀式的模式而採用啟發式、對話式的教學,才是語言學習的好路徑;最後,“培優”是普適性需求,鯨魚課程覆蓋零基礎到高考級,培養出各年齡段的牛娃就是好的品牌傳播方式。
進入下半場後,一方面需求升級讓產品從有到好,另一方面則是商業化發展也需經歷從有到好的升級。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都從燒錢換規模和高增轉向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以及教育的本質。線上教育行業在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近幾個月,多家主打線上小班的機構獲得了投資,包括鯨魚外教培優、火花思維、豌豆思維,小班的教學效果開始被關注。這是因為,線上小班實則是比大班教學具有一定的定製化和師生互動,同時不至於像1對1模式那樣難以實現規模經濟,被寄予了兼顧效率和效果的期望。
伴魚市場部負責人翟磊曾表示:
線上教育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是,在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和企業健康度的基礎上,尋求規模化增長,盲目花錢做規模是不行的,盲目追求利潤而放棄規模增長也不對,企業應該以長期主義視角看問題。
教育的需求是非常細分的,在下半場的角逐中,所有能提供更好產品和服務的機構都有機會贏得使用者,這也是一次對所有線上教育機構的持續考驗。
線上教育的到來,加速了行業的迭代,這是一個網際網路新銳迅速崛起、傳統巨頭奮力革新的時代。
誰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培行業的效率,誰能最有效解決社會問題,誰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價值,未來,誰就能在最終的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