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放學後,你家孩子也這樣嗎?

坐不住:一會跑廁所,一會偷偷玩手機,就是不能專心寫作業; 拖拉磨蹭:明明8點就能寫完,硬是拖到10點,節假日作業到最後,才開始瘋狂補;出錯率高:剛剛教過的題,換個題型就又不會了,彷彿失憶了一般……

這不是個例,近8成的孩子因為“喜歡分神,磨蹭”導致作業做不完、睡眠不足,最後影響成績!

最新的官方調查報告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尖子生40分鐘就能做完作業。

而有些孩子拖拉磨蹭,2小時都寫不完,這才是拉開孩子成績的關鍵。

結果很痛心,很多家長輔導作業靠吼,越吼孩子成績越差!

01總是磨蹭的孩子,也許被冤枉了

貌似大家有一個共識:孩子都是越催越慢的!其實,孩子們著實被冤枉了。

6歲以下的孩子愛磨蹭,沒有時間觀念,皆因為他們真的不認識時間。

大人嘴裡的1分鐘、5分鐘、10分鐘,孩子根本不知道有多長,也就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做的事。

心理學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

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然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麼感覺和概念。

一直到8歲上小學後,孩子才有了一點時間概念,知道按時上學,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從3歲到7歲,孩子的大腦一直在發育,腦容量不斷增加,神經元連結不斷增加,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做到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快速反應。

所以,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頻率下,不斷重複相同的行為,提高熟練性;同時調動起做事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成長需要時間,父母更需要一份耐心。

02 孩子愛磨蹭家長得“背鍋”

除了孩子自身時間觀念淡薄磨蹭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家長的催促和一手包辦。

快去洗手,外面髒死了!

怎麼不換鞋呢,快去換鞋!

說了多少次脫下來的衣服別扔沙發上!

類似的追魂奪命Call相信你一定用過,這完全擾亂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做事的節奏。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接收兩個以上的要求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手忙腳亂,容易出錯,更何談計劃性、條理性和時間觀念。

以至於到最後就演變成了家長的大包大攬,這一點在孩子每天早晨上學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些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別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餵飯、背書包、穿鞋子……

本來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家長都替他做了。

慢慢的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反正我也做不好,反正做不好會被罵,那還不如不做!

美國一所中學有個規定:不允許家長幫孩子把忘在家裡的午餐、課本、作業、運動鞋等物品帶到學校,就是要讓孩子們自己承擔責任,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只有孩子有了責任心,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才能建立時間觀念。

03怎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首先:物理環境方面,

也就是指的是家庭在一些擺設方面,會不會對孩子有影響?首先我們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專注力的影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間,雖然已經比幼年時期長了一些,但是人就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讓孩子在充滿誘惑的環境下工作,同時又要求他們絕對專注是不現實的。

用做作業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書桌附近,有過多的雜物或者好玩的東西吸引他,客廳裡的電視機開得太大聲,或者周圍的人來來往往不斷髮出干擾,那麼他做作業的效率,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孩子需要專注的時候,思路總是被打斷,長此以往很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發展。

第二:從心理環境方面,

我們來描述一下心理環境,就是指的是孩子的內心感受。當你看到孩子專心做了近一個小時的作業,還只是寫了一點點或者每週規定要完成的作文,總是拖到週日晚上才苦著臉開始寫。這個時候你先不要著急冒火,很可能不是孩子沒有迅速把事情做完的願望。而是他遇到了困難,仍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無意識拖延的傾向。

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又不太善於發現總結自己的困難,並且自行找到解決改善的方法。所以當您發現孩子這樣的拖沓現象時,要確認孩子完成這項任務是不是存在實際能力上的困難?如果是,那真的是需要爸爸媽媽提供及時的幫助了。有些事情大人覺得理所當然,所以在要求孩子做這些事之前,沒有為他們講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做不到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其實相同的畫面,在我們成年人的工作場景當中也會出現。比如在家庭生活當中,大人會給孩子說,今天下午把你的房間打掃乾淨,叫你吃飯,你怎麼老不過來?但是在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可能會想的是反正房間打掃乾淨了,很快還混亂,幹嘛還要打掃?我這寫作業,你們先吃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非要我立馬就過去?這些疑問在沒有溝通清楚之前,他們在行動上面看起來就會非常的消極,慢慢騰騰磨磨蹭蹭。在父母眼裡,簡直就是故意拖沓,但其實,是他們沒有從意識上重視這件事。

第三個方面:就是人文環境方面,

也就是指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很多媽媽在看到孩子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做他們所期待的事情的時候,總喜歡不斷的催促和責怪。但效果往往不理想,要不就是被孩子當成耳旁風,媽媽忍不住怒火將孩子斥責一頓,孩子不開心的慢騰騰的開始行動。要不就是在時間的壓力下,媽媽太生氣,自己親自上陣三下五除二搞定。但是父母這樣的行為習慣會讓孩子長期處於被動的生活狀態中,要不就是對媽媽的囉嗦,心生反感拒絕合作。要不就習慣於父母的安排和指揮,無論哪種情況,他們都喪失了很多被培養獨立性的大好機會。

當然,他們的成就感也就不會得到滿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成就動機逐漸增強。其實他們內心渴望能夠主動承擔,並且及時得到肯定和鼓勵。父母們應該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積極地營造肯定的氛圍,並提供有趣有力的工具。這個時候孩子們往往都會很樂意合作的,他們的能力自然也會得到迅速的提升。我們現在清楚了孩子做事拖沓的原因。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這需要父母耐心觀察,仔細分析。

別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慢慢來,而我們只需站在他們身後,投以鼓勵的眼神。相信,蝸牛也終能抵達屬於他自己的終點。

6646

服裝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這四條讓我意識到:育兒更是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