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這個學期開學以來的第一個週末,當鬧鐘響起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腰硬硬的,歲月不饒人,不得不說,我的體力已經不比當年了。
連續五天,每天都有新生進來,都是兩三歲的孩子,哭——是他們最擅長的本事。有的時候,一個抱腿,一個拉手,讓我自己都感覺自己是一個被全世界需要的人。
連續五天像陀螺一樣地轉,平均每時每刻都有一個到兩個孩子撇著大嘴巴望著我哭,這種感覺真的讓人感覺有些心力憔悴,也有些焦躁不安。
雖然這段時間一直都在看育兒方面的書,但我卻感覺理論與現實完全是兩碼事,書上所說的那些東西根本就治不了現實中新生的哭泣和老生的調皮。
孩子粘著自己真的好嗎?我知道,從專業的角度來說並不好,因為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十個孩子。孩子將來面對的也不是隻有媽媽和老師,還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人。
孩子們在班主任面前總是中規中矩,在我面前卻是格外的放肆,我知道,這就是帶孩子的“訣竅”,不是我一時半會兒說得清楚的,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中,我感覺我對孩子又多了一些瞭解。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的過程,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需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突破的關口。但如果只學習不實踐,那就等於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直以來,小謝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只要不打架,我就感覺萬事大吉了,從來沒有想過在外面玩還會有什麼講究。
星期五中午,孩子們午休的時候我得空翻了一下去年的教案,看完幾頁後,突然覺得這本教案是一本特別好的育兒教科書。
孩子們在一起玩有什麼好處?教案裡說的很清楚,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樂趣。
怎樣讓孩子獲得上面的這些能力呢?那就需要有人來做合適的引導了。
當孩子不會拼裝玩具時,我們該怎麼辦?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該怎樣教會孩子向周圍的大人求助?當孩子很霸道時,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我們該怎樣教會孩子與人溝通?我們該怎樣教會孩子與人合作?當孩子任性不講道理時,我們該怎樣說服孩子?
不得不說,這就是學問,雖然說教案上有具體的方法,但一個孩子一種性格,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才能把教案中的知識在孩子們的身上運用得遊刃有餘。
每當工作很累很累的時候,只要想象在某個不遠的將來,我和孩子們魚水相融的場景,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也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
這段時間對於楊絳先生說的“用生活所感讀書,用讀書所得生活”有了特別深的體會,書面知識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應用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否則,永遠都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