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卷定義
● 內卷,是指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找不到新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空間,被困在舊的模式中無法突破,成長和發展出現瓶頸,出現了零和博弈、內耗以及彼此抵消的現象。
● 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透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
● 內卷怎麼“火”起來的?
● 說起“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
清華大學生騎車看電腦圖
● 大學生們刷爆朋友圈的幾張“內卷”圖片是這樣的:有的人騎在腳踏車上看書,有的人宿舍床上鋪滿了一摞摞的書,有的人甚至邊騎車邊端著電腦寫論文。這些圖片最早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霸之間流傳。之後,“邊騎車邊看電腦”的“清華卷王”等熱在清華大學內,一直存在著“內卷”的說法,所謂的“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原本付出100%的努力,就能有100%的回報,但是隨著有些人付出120%的努力,大家都只能去付出120%的努力,最後仍然只獲得100%的回報。門詞語登上熱搜,相關的表情包也出現在了不少大學生的社交軟體中。
● 在清華大學內,一直存在著“內卷”的說法,所謂的“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原本付出100%的努力,就能有100%的回報,但是隨著有些人付出120%的努力,大家都只能去付出120%的努力,最後仍然只獲得100%的回報。
● 內卷化的影響
● 對個人來說
● 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內部競爭,指的是同行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付出更多的努力,導致體“收益努力比”下降。比如說幾十個人競爭一個崗位,明明大部分人的能力都足夠勝任崗位要求,但只能選出一人,從而大大提升競爭難度和焦灼感。在競爭中勝出的人被稱為“卷王”。現在連努力都出現“通貨膨脹”了,沒想到吧?
競爭
● 我們能理解何為“內卷”,對“內卷現象“的出現而憤恨,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都是以“效率”作為做事準則。我們看中“效率”,以邊際效用為中心,不求“完美”,但求“效率最大化”。
● 對社會來說
人類古代社會經歷過長期的內卷。一千多年的農耕社會就是內卷的過程。
農耕時期,人口一增長,人們就去開荒,以養活增長的人。但是能開拓的土地終是有限的,人口卻在持續增長,於是人們就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細作,挖掘每一分土地的每一分潛力,以養活增長的人口。這就是農耕社會的內卷化。
農耕社會
國封建社會的內卷化並不太嚴重,這得益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先進的社會管理制度,尤其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挖掘了社會內部的潛力,內部系統能夠實現微妙的調整,使得體制相對平衡,人們的生活相對安逸。當然,總體上還是一個內卷的趨勢,所以中國封建社會也出現週期性的崩盤。
封建社會
● 現代社會的開端是對古代社會的一種變革,就是突破了古代社會的內卷化。
自由市場的建立,技術革命的推動,為個體的自由競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大家都去奮鬥,尋求創新,於是整個社會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社會文化開放。經過自由競爭、創新發展和文化開放,社會進入了經濟大增長階段。
經濟增長到一定的程度,自由競爭就進入另外一個階段,我把它稱作戰略性組織競爭。
戰略性組織競爭階段,率先成長起來的大企業有了自己的戰略性訴求,要搶佔行業的制高地,他們甚至透過干預權力層,實現行業壟斷。
為了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社會權力自然要對壟斷進行遏制。但是在反壟斷的過程中,很多組織借反壟斷來打擊市場。結果卻是:壟斷組織越來越壟斷,對反壟斷過程中又產生了新的利益集團。
壟斷和反壟斷之間的博弈,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撕裂,社會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壟斷
社會怎麼撕裂的?大資本追逐更高的利潤,會把錢投到稅收低、勞動力又多又廉價的發展中國家,造成本國的產業空心化,而發展中國家沒有真的掌握核心技術,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資本走了,就會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資源總是有限的,大國和大國之間進行終極性的爭奪,大機率發生衝突,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內卷化,發展停頓了,不再真正增長。
路在何方
● 如何避免“內卷”化
1、無意義的精益求精 2、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3、為了免責,被動的應付工作 4、與預期的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 5、低水平的模仿和複製 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 7、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