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我想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這個疑問:學習方法對了為什麼還是沒做好?

總感覺自己做不好學習這件事。

其實,這要區別開兩點:做不好和不會做。

什麼是做不好?什麼是不會做?

做不好是沒有達到某種專業的程度。

不會做是壓根沒有入門。

很多人說是因為自己沒有興趣,所以才做不好。

你覺得成人學習是要興趣驅動還是任務驅動?

01

成人不需要靠培養興趣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毫無疑問是對的。

我們掌握的很多技能,做成的事並不一定是基於興趣的。

那是基於什麼呢?你要明白,人做任何事都是要有回報的,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即便一個人帶著極大的痛苦去做一件事,也是因為做成了這件事的背後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人們做事的驅動來自兩個方面,一種是來自內部驅動,興趣就屬於內部驅動。

另一種是來自外部驅動,也就是完成任務之後會帶來獎勵。

如果你沒有興趣,乾脆就把興趣驅動做這件事,把它否定掉。

成人學習不需要先培養興趣而更多的是功利性學習,為了完成後的收穫,應該用任務來驅動

說到用任務來驅動做成一件事,想到的更多是痛苦,因為需要毅力和堅持就感覺想想都痛苦。

02

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

為什麼你總在說做一件事“要堅持”、“要有毅力”,卻從來沒有持續做好一件事?

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不是你沒有毅力,而是這個詞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你的思維裡。

如果你的思維裡有“時間管理”的概念,那麼你只會想著如何管理時間,而忽略瞭如何管理自己。

如果你的系統裡有“快速閱讀”的概念,那麼你只會覺得讀得太慢,而忽略了前提是認真思考。

同樣,一個腦子裡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都在糾結如何擺脫這樣的痛苦,而不會想著換個角度,這件事或許會成為你快樂的事

這些都是我們從底層邏輯上給自己挖的“大坑”,光想著做一些表面功夫的事不足以解決當下的問題。

你會發現那些優秀的人,努力,這個詞對TA們來說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堅持這個概念在TA們的世界裡不曾有過一樣。

在TA們的眼裡,若是某件事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件事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

因為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裡不願意做啊!

你骨子裡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的好,更不可能做的成,不信你可以試試?

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的功能。

回想一下你過去經歷的痛苦,估計你能想起來的並不多,而且時間越久,記憶越模糊。

除了時間之外,痛苦的程度也會影響著我們的遺忘功能。

越痛苦的事情,我們通常遺忘越快,這也是大腦為了保護我們所進化出的功能

現在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不好一件事情了吧?

不論是學習一個知識點,還是打磨一個技能,本質上都是要在你的大腦裡留下“痕跡”

但是你從開始的時候就給它賦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堅信,那麼你的大腦自然會想方設法幫你抹掉那部分的記憶。

所以想要不放棄,首先就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

03

要給你的任務賦予重要的意義

無論做什麼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是多重重大的意義

比如,我每週都要寫一篇文章,如果我不給它賦予重要的意義,說實話我是堅持不下去的。

誰不想到了週末就好好放鬆下呢,幹什麼都可以啊!為什麼要寫文章呢?

每天都要輸入,想著要輸出就很痛苦的。

在心理上告訴自己,學習就是為了成長,以前學習那麼多,都沒有分享給大家,怎麼知道自己學的怎樣。

這種能夠幫助他人,哪怕帶來一點兒啟發,瞬間這種意義就不一樣了:自己有了收穫,別人有了啟發,才能共同成長

對於努力向上的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麼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

沒有體會過賦予意義後帶這種快感的人,是沒辦法想象為何對方可以“堅持下去”的。

喜歡讀書的人,多半靠的不是在堅持,對他們來說讀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喜歡跑步的人,多半靠的也不是在堅持,而跑步過程中產生的多巴胺,足以讓他們享受這項運動

學會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帶來的則是重生的快感,你的任務也就不在是痛苦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意義?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你內心知道。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給它賦予的意義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能夠賦予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重要的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並且把它均攤到每天的任務上。

這樣你才有可能讓自己不停地去做這件事,才能完成你的任務。

當你知道了要給任務賦予重要的意義之後,那麼什麼才是做成事情的最好方式呢?

04

以教為學是你做成事情的最好方式

無論你學什麼、做什麼,以教為學都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是自己對自己設定的一個任務,設定的一個目標,解決任務驅動的問題。

另一方面,以教為學,其實會讓你學更好,做出效果。

因為你要交給別人就需要反覆的去查資料,把自己還沒有搞懂的問題先搞懂才能更好的解答別人的疑問。

比如,我要寫文章就要不斷地的閱讀,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內容寫出來,就需要反覆去看,去了解所要寫的內容。

然後將它輸出成文章寫給你看,你才能知道我寫的是什麼。

這就是我以教為學的目標,要教給別人就需要自己先完成學習,也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他人對自己所寫的內容給予的反饋,又再一次驗證了自己有沒有寫清楚,幫助自己下一次最佳化內容。

因此,能夠抱著一種學完了要去教別人的態度來參加學習才能讓自己學習更好,做出的效果才會最好。

因為這是你的任務,更是你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而做,意義是什麼。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寫在最後

興趣一直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但是成人在社會上揹負了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絕不是單純的興趣就能讓自己達成目標任務的。

驅使我們的是,做事情背後的需求,也就是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做

而賦予每一件事重要的意義,才能使自己的努力更持久

這樣的努力才是顯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進一步。今天的你離頂點還遙遙無期。但你透過今天的努力,積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尼采

任何學習再沒有付諸行動之前,那都只是資訊,而不是你的知識。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高效人士都在用的3種學習方法,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