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什麼?有人說是讀名校,請名師。

事實果真如此嗎?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

《禮記·中庸》關於教育的本質也有一句最簡潔有力的闡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修道之謂教——關於教育的所有內容,都包含在裡面了。這個道,是修人道,學做人;是自然之道,認識世界;是天地之道,萬法由心,修煉人的心靈。

從這些論點中我們發現,古來聖賢大多主張教育的本質,是啟迪心智。由此可見,教會孩子做人,有面對未知的熱情和勇氣,有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美好的嚮往,才是教育的根本。

瞭解了教育的本質,我們再來看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既然教育的本質是啟迪心智,那讓孩子上名校,請名師教導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了嗎?答案顯而易見。學校教育,其主導作用是構建、提升孩子的知識體系,而非心智教育。由此可見,上名校,請名師,仍不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而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孩子。因此,孩子能接受的最好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們想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自己在做人做事上就要有原則,重信義。我們想讓孩子勇於面對未知的挑戰,自己則要不懼困難,笑看風雨。我們想要孩子熱愛生活和生命,自己便要積極樂觀,敬重生命。父母只有做到這些,言傳身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經營童裝店的閨蜜,對我說過這麼兩件事,讓我對最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前年年二八了,一位爸爸帶著六七歲的女兒進店,說孩子奶奶前兩天帶孩子來買衣服,孩子把玩店裡的髮卡,然後放兜裡給帶回家了。孩子媽媽洗衣服時發現這個髮卡沒見過,仔細詢問了孩子,才知道是她不小心帶回來了,奶奶並未購買。

那時全家人都已回到幾百裡外的老家過年,可是孩子爸爸知道後,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孩子驅車趕來致歉,並付錢買下了這個髮卡。

閨蜜至今記得當時自己的感動,一個髮卡,小小的十幾元,客人不來說,她都沒發現丟失了。但就是為了這十幾元,爸爸帶著孩子驅車幾百裡回來買單致歉。“有這樣的父母,這孩子以後差不了!”閨蜜由衷地感嘆!

是啊,經過此事,我想那位小女孩一定深切地明白,做人要重信譽,不是自己的東西,決不能拿,也一定明白了,做錯事情,哪怕有再多的困難,也要勇於承擔責任。

另一件事是這樣的,閨蜜服裝店樓下有家精油店。一天,一家五口人來逛商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男孩淘氣,跑來跑去碰掉店內一瓶售價699元的精油,摔碎了。店主要求家長賠償,孩子爸爸拿著手機在某寶上搜了一下,說你這東西只值50元錢,我就賠你50。店主據理力爭,我這品牌精油,進價都幾百了,50不夠。

雙方僵持不下,請來商場督導協商。店主說按內部折五折算,已是最大讓步了,可孩子爸爸依然只願賠付50,一家人也加入幫忙“你這東西就只值這麼點錢,還好意思要那麼貴!”“你們開店的都是標高價騙人!”

雙方拉扯了兩個小時,店主一人在對方多人圍攻下,委屈至極,恨恨地說:“這50塊我不要了,算我倒黴!當著孩子的面你們如此不講理,你們就是這麼教孩子的!”

這件事,讀來是讓人憤慨的。父母在孩子闖禍之後,不是藉機教育孩子勇於承擔,而是用耍無賴的方式推卸責任。那孩子便明白了,做錯事不用負責任,只要耍無賴,就可以逃脫懲罰。

兩個事件,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折射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後者的父母,就算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名師,都未必能讓孩子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準則。

所謂“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什麼種子,就收穫什麼果實。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就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6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英文寫作底層規範 | 善用反覆和排比使得句子更加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