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顧名思義,是一種在年紀較小的青少年人群中流行起來的一種教育模式,旨在培養高潛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識與能力。
北大和清華並駕齊驅,是我國數一數二的名校,能考上這兩所大學的人,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校園外的人看來,北大這種地方,肯定都是學霸成群,個個都每天拼命學習到深夜的“拼命三郎”,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已經從北大畢業的宋同學說:名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是靠努力就能進名校的,相反,有些人能考上名校其實並不是靠努力。
普通人考上名校有多難?作為一個普通人,智力、情商都屬於大多數人中的平均水平,考上名校只能靠日復一日的學習,嘔心瀝血方能得到一點靠近名校天堂的機會。
然而還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無需付出全部身心,只需要按照正常流程學習、吃飯、睡覺、娛樂,就可以輕鬆地成為名校學子。
這也印證了上文的那句話,確實,有些人彷彿註定受到“精英教育”的庇護,似乎自打一出生就擁有了成為“頂尖人士”的能力。名校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夢想,對這部分“精英人才”來說,名校彷彿觸手可及。
“精英教育”下的人才有怎樣的特徵?“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一出生就已經在羅馬了”
這句話很現實,但也帶著一些心酸。
有的人,透析身體,通宵達旦,只為了能在下一場考試中取得傲人的成績;
有的人,按部就班的學習和生活,就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別人眼中的“名校夢”。
名校的人難道就不努力了嗎?“精英教育”就意味著不用學習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只是,普通大眾接受的只是正常的大眾化教育,而“精英教育”下的學子們,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有著超乎常人的智力水平。
他們從小便可以接觸各類名校,學習的工具和資源也一定都是時代最新,優越的家庭條件和自幼養成的學習習慣,成就了這些人。
他們並不需要刻意努力,因為他們的私教老師會為他們安排好學習和複習的課程;
他們並不需要刻意努力,因為他們只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剩下的交給智商;
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俯視整個世界。
“精英教育”下培養得出來的人才,加上他們本就豐厚的家底和優渥的生活,形成良性迴圈,至此,“領英人才”越來越多,家族也越來越壯大,為以後的子孫增添福澤。
不要跟“精英人群”攀比,你只需要比以前的自己強。人無完人,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雖然你沒有出生在羅馬,但只要你不停地奔跑,下一個路口,勝負難說。
不要總是看到自己沒有的,要多想想自己擁有的,而年輕的你,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和機遇,抓住機會吧,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不要比較,做好自己就行。
下一個“精英人士”,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