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一個月賺多少錢?別怪我瞧不起你!”
“某某媽媽一個月掙的錢比你媽媽50年掙得都多,你們素質能一樣嗎?”
“你們就是沒見過有錢人是吧?看看某某,人家一天也不說話,而你們都是沒家教的,都是蠢蛋玩意兒!”
不久前,一段音訊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並登上熱搜。很難想象這些語句是一位教師義正言辭對學生們說的話。
在這位老師言之鑿鑿的訓話中,無不透露出一個觀點:我不教窮人家的孩子。
而她的理由是往屆學生家長都是非富即貴,這些家長極有素質,所以孩子也懂事有前途;
而這一屆的平民子女,素質堪憂,與有錢人的孩子沒法比。
臺上是對貧窮與素質掛鉤深信不疑的老師,
臺下是人生還處於一張白紙卻被判定貧窮即有罪的孩子,三尺講臺彷彿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分界線,
而這一幕出現在本該以教書育人為情懷的中學校園裡,讓人頗覺諷刺。
這段音訊在網上引起熱議以後,當地教育局迅速回應:成立調查組,並對該教師予以停職處理。
後來,一張該教師在班級群的道歉被截圖傳上網,似乎老師想表達她當時只是說出了社會現實,是為了刺激孩子努力學習,其中一句話亮了:你們不努力,就會不如你的父母,就會階層下移。
不管這位老師究竟是何心態,毫無疑問的是,以一個人民教師的身份對充滿理想抱負的孩子說這番話,著實不妥。
在理想的領域談功利確實不應該,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教育確有現實而殘酷的一面:教育不是為了公平,而是為了分層。
從同坐一間教室,到天差地別,教育究竟是如何分層的?當孩子們同坐一間教室時,他們來自不同條件的家庭,有著各自的性格,一起讀書一起玩耍,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不同。
但在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一次又一次的升學後,他們逐漸擁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的進入名校,有的出國留學,走向社會後可以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優厚的薪水和高質量的生活。
還有的早早輟學,或者學歷平平,現在生活艱辛,在奔波勞碌中消磨了鬥志。
雖然從理想主義層面來說,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人生不應按階層劃分。
但在現實中,階層高與階層低的人最大區別就是,後者被裹挾著喪失了無數次人生的主動選擇權。
生活是現實的,階層也是現實的,而引領孩子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就是教育。
是的,無論在哪個國家,教育都是用來實現社會分層的。
如今,快樂教育的觀點甚囂塵上,應試教育常常被批判,然而應試教育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其實不然,就像前文那個老師所在的班級,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
那些高官富商的孩子,他們可以選擇“快樂”。
因為真金白銀給了他們底氣,他們有支撐,有退路,有被規劃好的明天。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應試”不過是選擇之一。
而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應試教育才是改變命運最簡單的方式,最明朗的選擇。這是他們的底氣,與那些“生在羅馬”的同齡人競爭的底氣。
曾經作為應試教育反叛者的韓寒,在多年後也承認“對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不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應試的機器,但一定要教會他們努力奔跑,透過學習來改變命運,去披荊斬棘,擁有更多人生主動選擇的機會。
在教育劃分階層的今天,我們能做些什麼?1、告訴孩子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如今階級固化、寒門無貴這類觀點瀰漫於社會,教育歧視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彷彿出身就決定著自身的價值,貧窮就是原罪。
當孩子遭遇教育歧視,或者不得不面對階層這個概念的時候,請告訴他,要不認命不懷疑地努力奔跑,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為階層是流動的,教育就是上升通道,不要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默默鼓勁充實自己才是實現自身價值,走向更高層次的最佳選擇。
2、言傳身教是最高階的教育
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一定要靠燒錢嗎?並不是,高階的教育不是金錢堆砌,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一位叫林萬東的學生曾被清華校長點名,論出身,這位寒門狀元郎簡直是打得困難副本。
他出生於深度貧困地區的,家裡六口人,有重病的父親和高齡的爺爺,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而他能有這樣的韌性逆襲成功,最重要的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
堅韌樂觀的母親扛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也給孩子做足了榜樣,鼓勵孩子發奮圖強,靠教育改變了命運與階層。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許我們無法為孩子一擲千金,但無論家裡有多少錢,
我們都能為孩子做好榜樣,想讓孩子讀書,我們也要自學不倦,想要孩子堅強,我們也要對生活迎難而上。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最終會照出彼此是多麼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