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這讓我想起了魯迅曾經說過的話,“一屋子人,你想開個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頂掀了,別人也就同意你開窗了。”而英語高考改革、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化監管以及小學學制或將先行縮短等提上日程,這幾位的代表目的已經達到了。

本文不討論英文主科地位與學制的議題,單論針對教育培訓機構否定化的聲音,在教育行業如同地震,關於北京禁止校外培訓機構參與義務教育學科培訓的傳聞,國內K12巨頭股價下跌,市值迅速遭受衝擊!考慮到教育產業這麼多機構、公司所帶來的就業和稅收,幾乎沒有可操作性但細究起來,又可以視為自去年以來火爆的教育市場的一種“反彈”,由此可見,該提案又反映出人們對校外培訓機構某種“偏見”。

(1)

由於,去年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機構在市場推廣層面"狂飆突進",而線下教育機構在面對存量市場被蠶食時候也在自身的培訓基地的周邊打起了地推保護戰,利用面對面以及能託管的優勢捍衛自身的本地生源,於是整個基礎教育市場的培訓補課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甚至有的幼兒園和小學在下午5點放學後,門口堵著各種培訓機構的推銷員發傳單,這種壓力自然是能夠傳導至家長和學生群體的。

拋開對於學生知識培養,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有其重要社會價值。

雖說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本質上都是爭奪學生的課餘時間,但校外培訓機構另一大功能實際上是解放大人。

比如很多幼兒園基本在下午4:30左右放學,年輕父母們即便不是處在996工作環境之中,準點下班也未必能按時接到孩子,如果在家中不請保姆或者沒有老人照料接送上下學的話,必然是家庭成員做出犧牲,這又不得不讓人聯想起“扶貧攻堅楷模”張佳梅校長對全職太太的批評態度了。而很多公公婆婆在50歲至60歲實際上還抱著還可以再在事業崗位上再戰20年心態,未必就甘心含飴弄孫,這就是使得接娃本身就是一個結構式難題。而校外培訓機構就能夠間接起到託管作用,至少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上寫,總比在家沒有伴一個人看電視強,這一兩個小時對大人協調和安排日程,又是完全必要的。

再加上,校外培訓機構主業依然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的。一些初升高以及高考等升學考試的重要關口,一些著重培訓與補習發揮查漏補缺、臨門一腳作用,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之中,家長有時候只能乾著急,能用錢提分本身是一條能力獲取的捷徑,讓人趨之若鶩亦情有可原。

客觀來說,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即合理,並且出錢的家長也會覺得很合理。

(2)

之所以校外培訓機構還是會引發一些社會上的牴觸情緒,其客觀原因自也不必諱言:

一是校外培訓機構主推的課程並沒有補充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端和短板,反而只能順應勢頭、變得比學校更加應試,才能反饋出付費效果。基本上在教育行業之中頭部專案各個都是“做題家搖籃”,並以此作為競爭優勢的。當分數教育成為有志之士眾矢之的的時候,校外培訓機構是很容易拉出來鞭撻的,甚至會成為轉移分數教育矛盾的犧牲品

二是校外培訓機構本身作為企業,具備一定的功利的盈利目標,因而在獲客的試聽課、免費課之後的續費環節表現出“功利性”,比如一些學管師和1對1的輔導人員給學生和家長在報班前進行的過度承諾;對沒有報班父母窮追不捨;或者把一些沒有續費同學作為沒有利用價值物件予以拋棄等等,這使得遭受這些待遇的家長和學生很容易“粉轉黑”,如何在KPI與人文溫情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是考驗很多教育機構對服務團隊管理的學問

三是家長本身對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發展方向缺乏規劃意識,沒有針對學生興趣特點去報班,結果反而成為學生的枷鎖。比如說一個多動調皮的孩子本可以去報武術班、跆拳道或者足球這些體育性質班級,但是讓他去學美術或者練鋼琴,那肯定屁股坐不住,從而適得其反。而很多教培機構本身沒有對家長這方面的觀察能力或者經驗傳導,片面接受各種教培機構的廣告宣傳,效果一旦不好就會產生抱怨情緒。再加上,近年來微信、抖音逐漸成為全民應用,相應的很多教培廣告對孩子也有一些影響,但無論是手機網校還是動畫片式教學,對孩子的視力下降的影響一直在凸顯,以前學生近視眼是比較稀奇的,現在學生不戴眼鏡已經比較稀奇了。以致於教育部不得不出臺規定不許手機進入公立學校。

(3)

校外培訓機構需要重新重估自身的價值。

國內的教育體制本身是國家主導的標準化、大眾化的普惠教育,處於絕對的主流地位;而私立教育存在的空間也不是沒有,但是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眾所周知,國家對教育資源的公有化分配和集中管理有在掃盲、普及全民文化水平、培養專門科技人才上有巨大的制度優勢。但是,國家壟斷教育模式同時也容易導致個體為爭奪教育資源而自發應試化、把分數視為奮鬥的唯一籌碼,進而使得個體在面對興趣選擇時乏力,丟失靈魂,而工業化教育生產模式又容易人的思想專業化、眼光門類化、思維僵化。這個時候是相當需要私立教育作為補充的,因為私立教育的長處是老師教學上的個性化、學習方向上的針對性、思維討論上的開放性。

而現在很多教育機構所創辦的學校本質上是為公學考試服務的機器,更多是作為輔助強化的工具,而沒有去研究和開發相對獨立的學科、學派,在標準答案之中求解的路數,使其學術含量和學界的話語權很低,自然很難真正形成真正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即使我們把校外培訓機構從K12領域延伸至高等教育輔助的校外培訓機構無論是考研培訓機構、職業證書培訓或者是公務員考試培訓等,依然很遺憾,校外培訓機構只是公立教學和人才篩選體系的附庸

從古至今,私學都有盈利追求,但這並不是限制其影響力和獨立性的理由,要知道,在古代那些私學也是收學費的,孔子儘管首倡“有教無類”的思想,但《論語》中明確記載了孔子收學生“束脩”作為學費;而王陽明在寺廟開壇佈道更是明碼標價,以排除一些附庸風雅湊熱鬧的人群,與現在一些大V知識付費是一個邏輯。

當前,教育培訓機構同質化競爭根源在於分數作為成才唯一標準之後,學生自動異化為考試機器和知識灌輸器皿,老師生怕給予課外知識和智慧啟發擾亂學生的腦袋,這使得校外培訓機構並沒有動力去開發新的課程。

當然,情況正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逐漸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料。

當前國家異常重視基礎教育改革,習大大稱“分數教育只是一時之得”,或是受應試捆綁的糾偏訊號。

在本屆“兩會”,很多以往我們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必須要死讀書考高中、考大學的情況已經有一些鬆動的痕跡,今年已經有代表建議高中升學率升至80%,這意味著考試標準本身會放低,學生本身課程要求和每個學科課時都有隨之縮短。

另外,在職業院校(大專)放開也將使得大學升級率大幅提升,這些都是壓低學生在知識層面的比重,近年來已經開始讓“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逐漸“美術”等會成為必考,這些很多人眼中的“小眾課”地位迅速上升在過去30年是不可想象的。

當體育、美育等明確的素質教育科目躋身為必考專案,那些用處不大、並且耗時耗力、或不必全民學習的學科逐漸被拿去主科,或騰出時間也就成了必然。因此,如果現在很多教育培訓機構繼續抱著服務應試的目的來做課程培訓,實際上已經落伍了

當前校外培訓要提升社會價值和服務價值,必須要開闢一些新的方向:

(1)強化託管功能。優秀的校外培訓專案要深入到小區之中,用於輸出自身的課程體系來培養更多剛畢業的或者返鄉年輕父母為老師,從而豐富自身的教師隊伍;在託管空間上可以與很多開發商和小區樓盤閒置的商鋪進行合作,透過培訓託管一體化來提升商鋪的利用率,降低空置率,最大限度的解放大人和服務小區業主,地方政府應該予以大力支援校外培訓機構入駐小區做託管中心,比如在房租上予以優惠等。

(2)課程開發和設計上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全面而自由的人,關於人格的培養、禮儀課、心理健康課、生理健康課、性教育課程、道德修養課、安全知識、國學啟蒙課、思維方法課、職場選擇課、美育、體育課程、程式設計課等實際上都有極大的擴充套件空間和創新,實際上類似的通識類課程很多隻出現在自媒體知識付費,以及針對企業創業者的商學院課程之中,但對於認知已經定型的成人來說實際上收效微乎其微。

(3)鼓勵一些肚子真的有貨的個體老師創業,讓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學科內容正規化、版權化,其待遇可申請享受編制老師一些稅收層面的待遇等,讓老師能夠獨立將一些優質教學目的、內容、方法開發好,教育本身跟著個人IP、老師以類似自媒體形式開展經營,這種靈活小而美的模式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思路決定出路,更多的探索遠不止這些.......

▼作者簡介

5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預調劑”並非“先到先得”,考研朋友不用搶,正式調劑才算數